——我校世纪风云馆开馆
本网讯(记者程晓璐 摄影 陈冲 谈宇锋 袁承欣)百年风云激荡,笔墨丹青传薪。9月30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76周年华诞前夕,武汉生物工程学院世纪风云馆开馆仪式暨“笔绘精神力量,墨传荆楚担当”弘扬“三大精神”书画家笔会与学习研讨会隆重举行。活动由湖北省中华文化促进会、湖北省延安精神研究会、湖北省书法家协会、武汉生物工程学院联合举办,以艺术创作与学术研讨交融的形式,生动解读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为校园文化建设注入了深厚的红色底蕴与时代内涵。

世纪风云馆开馆仪式现场
是日,校园嘉宾云集。湖北省中华文化促进会、湖北省延安精神研究会、湖北省书法家协会、武汉生物工程学院的领导与书画名家,以及来自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大学的中共党史研究专家应邀出席,与校内师生代表共同见证这一重要文化地标的启航。

校务委员会顾问赵正洲介绍世纪风云馆建设情况
开馆仪式于上午10时30分在世纪风云馆南门外广场举行,由校党委书记江珩主持。校务委员会顾问赵正洲在讲话中回顾了场馆的建设历程。他介绍,学校创办人余毅理事长早在2017年即从弘扬党的伟大精神、践行立德树人的战略高度出发,开始谋划建设世纪风云馆。2022年,学校在规划建设中南公寓时同步布局场馆建设,将其定位为一个现代化、信息化的大型红色教育基地。随中南公寓大楼于2025年2月全面竣工,这座建筑面积约4000㎡的场馆也正式落成,其核心展陈“民族复兴百年风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百年风云主题展”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为主线,通过“浴血奋战 百折不挠”“自力更生 发愤图强”“解放思想 锐意进取”“自信自强 守正创新”四大篇章,系统再现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的百年奋斗史诗。馆内还专设“延安精神发祥地”等特色专题展区,构建起一个史料详实、形式多样的沉浸式教育空间。

仪式上,校党委副书记孔德文与党委组织部部长孙玉巧为校党校乔迁新址揭牌;校党委常委、校长助理余仕良与校团委书记米红秋为校团校乔迁新址揭牌;副校长董妍玲与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孙厚权为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共党史教研室揭牌,标志着学校党建与思政工作平台体系进一步完善。

校理事长、校长余毅讲话并宣布世纪风云馆开馆
校理事长、校长余毅在讲话中介绍,世纪风云馆,是我校精心打造的一部“立体党史教科书”。它以精神谱系为脉络,带我们穿越百年风云,重温那段用坚定信仰(建党精神)、如山坚韧(井冈山精神)、万丈豪情(长征精神)、自力更生(延安精神、“两弹一星”精神)、众志成城(抗洪精神、抗疫精神)书写的光辉岁月。这里的一切,都在生动诠释中国共产党人永恒不变的初心使命,让跨越世纪的精神力量,变得脉络更加清晰可感、易学可悟。
余毅强调,高校立德树人,红色资源正是最生动的“活教材”。此馆不仅用于陈列,更是我们深化“大思政课”的沉浸式课堂。它让师生能走出书本,触摸历史的温度,在感悟信仰中厚植情怀,将红色基因融入成长血脉,潜移默化地树立起“强国必有我”的壮志。习近平总书记去年考察湖北时,嘱托我们要大力弘扬包括大别山精神、抗洪精神、抗疫精神等在内的宝贵精神财富。作为扎根荆楚的高校,武生院有责任、也有义务守护好这份红色家底,让精神火炬代代相传。今天,我们以“开馆+笔会+研讨”的创新形式,正是以实际行动响应总书记号召——让红色资源真正“活”起来,让精神力量持续“传”下去!
余毅表示,这座馆是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更是责任与使命的接力棒。今后,我们将努力让它“火”起来:让红色宣讲在此激荡,让研学实践在此扎根,吸引更多师生和社会各界朋友前来,共同读懂初心,汲取力量。我们将以此为契机,把精神的力量转化为办学治校、教书育人的不竭动力,引导全体武生院人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共同书写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崭新篇章!

著名书画家、湖北美术学院原校长徐勇民现场作画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省中华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主席肖安民现场挥毫泼墨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省书法家协会驻会副主席李劲松现场创作

湖北中国画研究院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孔奇现场创作

“笔绘精神力量,墨传荆楚担当”书画家笔会

书画创作作品展示
与此同时,“笔绘精神力量,墨传荆楚担当”书画家笔会为这场精神盛宴增添了浓郁的艺术色彩。在世纪风云馆二楼展厅,湖北美术学院原校长徐勇民,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省中华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主席肖安民,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省书法家协会驻会副主席李劲松,湖北中国画研究院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孔奇等十余位著名书画家铺纸挥毫,即兴创作。他们以深厚的艺术造诣,围绕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主题,或书法苍劲,抒写理想信念;或丹青溢彩,描绘时代气象。一幅幅作品气韵生动,既是对伟大精神的深情礼赞,也是对荆楚儿女担当作为的生动诠释。艺术学院教师与晨光书画社学生书画爱好者亦参与其中,现场艺术氛围浓厚。

与会书画家与师生代表合影
文学院书法爱好者汪馨莹有幸在一旁观摩,她兴奋地说:“能如此近距离地看到这么多名家现场创作,机会太难得了!书画家们不仅技法高超,更充满了一种雄浑的力量感,这让我对‘笔墨当随时代’有了全新的理解。”校美术馆馆长敖启权感慨道:“艺术是传播精神的最佳载体之一。我们计划将这些精品佳作在馆内长期陈列,让更多师生能持续感受这份艺术与精神结合的魅力。”

弘扬“大别山精神、抗洪精神、抗疫精神”学习研讨会
笔会结束后,弘扬“三大精神”学习研讨会紧接着在延安精神大讲堂会议室举行。与会的中共党史专家、书画家及学校教师代表围绕“三大精神”的深刻内涵与时代价值展开深入交流。研讨会进一步凝聚了共识,为创新红色文化育人模式、提升思政教育实效提供了理论支撑与实践路径。
“这场研讨会是一场高质量的思想盛宴。专家们的解读既有历史纵深感,又有现实针对性,为我们今后如何更好地利用世纪风云馆开展宣传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支撑和创新的工作思路。”世纪风云馆执行馆长孙厚权说。



师生代表参观世纪风云馆陈展厅
整场活动以一座场馆的启程、一场笔会的浸润、一次研讨的升华,立体地呈现了精神传承的多元路径。世纪风云馆的正式开放,不仅为我校增添了一处标志性的文化地标,更意味着一段可触可感、可知可思的红色育人新实践已然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