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研室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研室围绕“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核心任务,秉持“求是创新、工学结合”办学理念,整合师资培育、课程改革、校企资源等关键要素,聚焦应用型计算机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师资-专业-课程-学生-双创”五位一体发展体系。教研室通过精准施策、协同发力,在师资梯队优化、专业内涵提升、课程质量突破、学生素养培育、双创生态构建等方面形成显著特色,为区域计算机领域人才供给和学科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师资队伍:引育并举,打造“结构优、能力强”的教学科研梯队
教研室以“高层次引才+精准化育师”为核心策略,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师资体系。一方面,近几年持续引入专业教师,不断优化师资结构,为省级一流专业建设注入核心力量;另一方面,培育机制特色鲜明:创新实施“青年教师助教期制”,为每位青年教师配备副高及以上职称导师,覆盖教学备课、科研申报全流程指导;依托“问天讲坛”邀请省内外专家开展10余场学术讲座,拓宽教师学科视野;同步开展“公开课+专题培训”,推动教师教学与科研能力双提升,形成“引才-培育-成长”良性循环。
二、专业建设:产教融合+方案迭代,锚定“一流化、应用型”发展方向
教研室以“对接产业需求、夯实专业内涵”为导向,实现专业建设高质量突破。在“行业调研与产教融合”方面,创新组建“网络安全现代产业学院”,联合奇安信科技、武汉噢易云计算等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接收企业专业建设捐赠;开展“访企拓岗”专项行动,走访武汉光谷软件园、源启科技等6家企业,达成人才联合培养、课程共建、科研项目合作等战略意向,构建“校企协同育人”新格局。

开展“访企拓岗”活动
在“课程设置与方案优化”方面,秉持“新工科引领、工程认证遵循”理念,完成本专科人才培养方案迭代优化。一是新增“职业技能选修课”模块,强化岗位适配能力;二是重点推进程序设计课程闭环规划,构建“基础-进阶-实践-认证”全链条课程体系——以《高级语言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为基础层,《数据结构》《算法分析与设计》为进阶层,《设计模式》《软件工程课程设计》嵌入企业真实项目作为实践层,同步衔接软考初级(程序员)、中级(软件设计师)认证要求,实现“课程学习-技能实践-证书获取”闭环,确保学生编程能力与行业需求无缝对接。
三、课程建设:核心课标杆+团队赋能,构建“高质量、创新性”课程体系
教研室以“核心课程突破+教学团队赋能”为抓手,推动课程建设从“达标”向“标杆”跨越。在核心课程建设上,《数据结构》课程实现关键突破,获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其线上资源通过学银在线平台开放,服务全社会学习者近10万人;课程教学中融入OBE理念,结合程序设计课程群内容设计案例(如算法在项目开发中的应用),形成“核心课引领、多课程协同”格局。
在教学团队与改革上,团队实行“主讲教师负责制”(副高及以上教师牵头课程组),每月开展内部考核与交流,过程资料规范存档;累计完成20门课程教学大纲及BOPPPS教学设计修订,9门课程开展对分课堂改革,并通过学校改革验收;同步获批教育部产学研项目3项、省级教改项目1项,发表教研论文20余篇,建设“课程思政”示范项目5门,实现“课程质量+团队能力”双提升。
四、学生培养:全链条培育+竞赛突破,塑造“强技能、高素养”应用型人才
教研室以“日常培育+竞赛赋能”为路径,实现学生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在日常培育中,开展新生入学教育与职业规划讲座4场,覆盖就业、考研、技能认证全方向;推动“双证书”培养模式,每年平均40余人次获软考初/中级证书、华为认证。
在学科竞赛中,斩获多项历史性突破:在蓝桥杯等重要赛事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包括省一等奖5项、二等奖17项,指导学生团队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获国家级银奖1项(学院首获)、新华三杯全国数字技术大赛获国赛二等奖1项(学校首获)、湖北省大学生信创大赛获金奖3项,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湖北赛区获一、二等奖13项,竞赛成果覆盖国家级、省级核心赛事,充分彰显学生专业能力。

学生团队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获国家级银奖
五、创新创业:项目孵化+企业落地,构建“从项目到实体”的双创生态
教研室以“创训项目为基础、企业孵化为目标”,推动双创工作从“竞赛获奖”向“成果转化”跨越。在创训项目培育上,近几年累计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项、省级5项,结题率100%,项目覆盖云打印系统、跨境电商等实用领域。
在企业孵化与成果落地上,学生团队创办的武汉梦轩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实现关键突破——不仅在湖北省青创板成功挂牌,更入选“湖北省大学生创业扶持项目”,并与安徽邮电职业技术学院达成茶产品直播人才联合培养意向,形成“项目培育-竞赛打磨-企业落地-校校合作”完整双创链条,为学生创业实践提供全周期支撑。

学生团队创业公司在湖北省青创板挂牌
近几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研室以“一流专业建设”为牵引,在师资、专业、课程、学生、双创五大板块形成协同发展良好态势:师资梯队从“规模扩充”转向“结构优化”,专业建设从“内涵夯实”迈向“品牌塑造”,课程改革从“模式创新”升级“标杆引领”,学生培养从“能力提升”实现“就业突破”,双创工作从“项目孵化”达成“实体落地”。未来,教研室将持续深化产教融合、优化培养体系,进一步巩固优势、补齐短板,为培养更多符合产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计算机人才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