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新闻通知

新闻通知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通知 >> 正文

【优秀基层教学组织风采】深耕教研强根基 优化课程育英才

发布日期:2025-09-19    作者:     来源:     点击: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化学工程与工艺教研室


一、开展名师领航行动,提高教师教研能力

以“金课”建设为抓手,精心组织一系列课程建设示范培训,面对面进行申报书打磨。目前教研室已获批国家级一流课程1门、省级一流课程3门。

教研室教师加强教学改革研究,近几年在教研项目上,获批3项省教研项目、1项省新工科项目以及30余项校级教研项目,公开发表了10余篇教研论文。2025年获校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三等奖各1项。2024年成功获批湖北省优秀基层教学组织。


一流课程一览表


二、积极组织教师参加校内外学术活动,综合能力不断增强

积极开展具有示范性的课程教学活动,多次进行教学技巧与方法的培训。同时让老师“走出去”积极参加各类教学研讨会议,全方位地增强教师的教学综合能力。近几年教研室教师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湖北省自科基金1项,湖北省科研指导性项目4项,教育部产学研项目1项,武汉市产学研项目1项,近3年校本教科研项目12项,公开发表教科研论文10余篇,申报专利4项。



三、突出“以学生为中心”探索混合式教学改革

树立课程建设新理念,打造多样化、多类型的教学内容,提高课程的深度和广度。获评“楚课联盟”优秀教学案例1项,上线慕课4门,出版教材10余部。其中,《化工原理》课程学银在线平台开设的慕课被全国60多所高校使用,页面浏览量超280万。



四、开展AI赋能教学培训,推动智慧课程建设

多次开展AI赋能教学培训,鼓励教师在专业课程中融入AI相关知识,推进人工智能与专业课程交叉融合,不断提升课程的技术含量和实践价值。建成“人工智能+”专业课程3门,教研室教师在学习通平台自助建设课程知识图谱5门,2门课程获批校级基于知识图谱的智慧课程建设立项,在全国高校教师数智教育创新大赛中获得三等奖1项。

五、深化校企合作,提升课程建设

校企共建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共襄人才培养方案,在“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特色选修课”的课程体系下,依据岗位需求细分课程模块,做到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课程定位、市场需求和学生就业岗位一致。教学大纲融入职业技能标准,推行“学历证书+职业技能证书”双轮驱动,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近三年共计培训学生1000余人次。

校企联合开发课程4门,建成企业行业真实案例库4门。实行企业高工高管进课堂,校企联合考核的“四方评价”。校企合编教材4本,其中,《化工原理》教材依托企业案例,强调工程应用的特点,被省内外60余所高校选作教材,并被推荐参评“十四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2025年获民办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

六、落实实践育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依托国家级众创空间开展创新创业训练,依托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开展实践实训,构建“三结合、四平台”实践教学体系,践行劳动育人。教研室教师建设化工原理虚拟仿真平台,开展专业技能实践,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培养“工匠精神”。

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在湖北省大学生化学实验技能竞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多项省级专业技能竞赛中,共获得省级一、二、三等奖多项。

七、教师共同成长,践行教书育人主业

教研室教师团结上进,涌现出一大批师德高尚、业务精湛、育人成效显著的优秀教师。赵秀琴教授获评湖北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校级师德标兵,并作为代表参加湖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史竞艳副教授获评师德先进个人,教书育人事迹被新华社、湖北日报、极目新闻、楚天都市报等多家主流媒体报道。

本教研室将持续深化教学研究与课程建设,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凝聚团队智慧,锐意改革创新,力争在人才培养、专业发展上实现新突破,为提升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与水平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