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新闻通知

新闻通知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通知 >> 正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为我校杨子威同学发专题简报

发布日期:2011-05-27    作者:     来源:     点击:

杨子威,男,1990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建筑系学生,“杨子威献血捐髓志愿者服务队”队长。几年来,杨子威热心社会公益事业,表现出强烈的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被誉为“心灵最美的‘90后’大学生”。

热心公益,无私奉献。2008年4月,杨子威在他18岁生日的当天,将义务献血作为自己的成人礼,当年10月,他再次义务献血时加入中华骨髓库。2010年元月,为救助北京一位患有白血病的15岁女孩,杨子威说服家人,毅然捐献造血干细胞,是中华骨髓库2010年第一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也是湖北省年龄最小的造血干细胞捐献者。2011年春节前,当他得知受他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患者病情复发,情况十分危急时,毅然决定再次捐献。当时医生告诉他:“二次捐献的人很少,现在反悔还来得及。”但为了挽救他人生命,杨子威义无反顾,再次赴京捐献,把生的希望第二次送给患者。他曾说:“我为自己有机会延续他人生命而感到幸运,没有什么比奉献更有意义!”

关爱他人,淡泊名利。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杨子威对同学们总是主动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2009年10月甲流蔓延期间,一位同学突发高烧在校医院接受隔离治疗,杨子威每天坚持发短信、打电话,嘘寒问暖,帮助同学克服惊慌不安的情绪,直到同学隔离期结束出院。学校每次开展捐款活动,他总是第一个捐款。当从电视上获悉四川师范大学研究生李瑞芳患白血病无钱医治时,还躺在医院病床上的杨子威先后两次将10000元康复慰问金汇入了李瑞芳的爱心募捐账户,并多次组织发动同学为李瑞芳捐款。而在第一次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当天,记者到医院采访杨子威时,他却恳请记者不要披露他的姓名。学校领导到医院看望慰问时,他一再表示“这是一名大学生应该做的很普通的事”,恳求学校不要宣传他捐献造血干细胞的事,让在场的领导老师十分感动。

尊重科学,传递爱心。杨子威初次捐献造血干细胞时,家人不理解甚至极力反对。为消除家人顾虑,让更多的人了解造血干细胞科学常识,杨子威查阅、学习、研究了大量国内外有关资料,并以亲身经历告诉大家,捐献造血干细胞对身体没有任何伤害。2011年5月4日,武汉市首个以捐献者名字命名的志愿者服务队——“杨子威献血捐髓志愿者服务队”成立。在成立大会上,杨子威现身说法,号召同学们相信科学、奉献爱心。在他义务献血、捐造血干细胞、捐款“爱心三部曲”的影响和感召下,2000多名同学报名参加志愿者服务队,学校1万多名青年志愿者也积极行动起来,献爱心活动也从杨子威本人扩大到大学生群体,从校园走向更广阔的天地。5月8日世界红十字日当天,“杨子威献血捐髓志愿者服务队”开展了他们第一场“爱心大接力”公益活动,同学们在学校国旗台下排成了几条长长的人龙等待献血,自上午9点半一直持续到中午12点半,但等待抽血的学生队伍依然在延续,原定12时用餐的医生们被众多堵在门口“示威”、宣称不献血不吃饭的青年学子所感动,硬是连续工作到下午2时才吃上饭,而杨子威也一直在献血现场向同学们讲解献血和捐献造血干细胞知识。这次爱心公益活动带动了1000多名师生踊跃献血,还有百余名师生采集了血液样本并加入了中华骨髓库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队伍。

感人的举动、闪光的精神。杨子威投身公益事业的事迹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认同,这位“90后”大学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充分展现了当代青年大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他本人先后被授予“湖北省红十字会优秀志愿者”和武汉生物工程学院“优秀共产党员”、 “优秀大学生标兵”等多项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