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武汉生物工程学院生物技术系副教授 董妍玲博士)
经学校推荐,我参加了国家留学基金委组织的为期一个月的美国考察学习活动,其中8月9日-8月21日在俄勒冈大学进行培训,对俄勒冈大学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美国的大学与不同州政府的政策密切有关,所以俄勒冈大学虽然有一定的代表性,但也只能是管中窥豹,不能代表美国的整个高等教育。
俄勒冈大学是一所以本科教育为主的研究型大学,本科生有2万人,2010年全美公立大学综合排名中列排第46位,全美第101名,教育学院,商学院和新闻传媒学院是学校最著名的三个学院,下面主要以俄勒冈大学为例介绍一下本次学习的一些体会。
一、校园环境和折射出的文化
1、花草植被
一是绿化带特别多,几乎每个建筑物四周都被一圈植被和花包围,路灯柱子中间会放2个左右平衡的大花篮,不但如此,有的办公楼具有对外开放式的平台,上面也摆满了花盆。注重不同种类花草的搭配,一块边长2-3米的绿化带,能种7-8种花,不同颜色和不同高度搭配,让人赏心悦目。
二是在树木根部的周围包括各种植被根部都看不到土壤,铺满了由锯碎的木屑和肥料混合的东西,因此那里虽然也刮风,但是感觉不到有灰尘飞舞。
三是树木、花草和草坪互搭,尤其是教学楼旁边都会有一块较大的草坪,每天中午都会看到有老外趴在草坪上晒太阳,或者坐在阴凉地方看书。
四是大树、古树特别多,俄勒冈大学有100多年的历史,所以树龄超过50年的大树特别多,树木种的比较稀疏,为充分的生长留出了空间,古树中最多的是松树,枝叶郁郁葱葱,从下至上,看不到树干;也有一些其他主干较矮、分支很多、造型好看的树种,有的树木下面的地上会镶嵌一块金属板,上面注明这颗树种植的时间和种植的人。
2、木椅和地砖
俄勒冈大学有很多木质的长条椅,也有少量石质的条椅,其中有一个历史最久的是1910年的石椅,因为椅子已经有裂痕,倚靠中间刻着1910的字样,在椅子上刻字的并非只有这一个,校园中的木椅子,只要仔细查看,大部分椅子上都有一块金属板,上面写着各种的字样,有写某人捐赠的,有写为了纪念某人的,而且放置在这个人之前工作的地方,如行政楼前有几个木椅是为了纪念曾经工作过的教务长和副校长。
在俄勒冈随时都有可能看到木质的东西,如用木块代替瓦片作为屋顶,用一根木头作为电线杆等等。
俄勒冈大学大部分地面都是泊油路或者大块的石板路,但是有一个地方有一块边长约5-6米的地方铺着红色的长方形地砖,不同的是方砖中间镶嵌着许多小瓷砖,上面刻满了字,主要是写的各种各样的班级和学生,如有的写某年某个班的夫妻俩,或者姐妹俩,有的就直接写某年某个班。
从这些可以看出美国的校园环境建设一方面注重绿化,另一方面也注重将学校的历史和发展融合其中。
3、建筑物
美国的大学要么没有校门,要么校门非常简朴,校园与周围的社区融为一体,校园里的建筑物风格有明显的古代和现代的区别。外表看起来,年代比较久的建筑物大部分都是红砖结构,一些现代楼也以红砖作为基本造型加点现代化的装饰,也有纯现代化的楼,以金属和玻璃为主的楼,比如俄勒冈大学由耐克公司赞助的大型室内体育馆。不同的教学楼布局都不一样,有的教学楼大厅较小,进门后直接就是教室,有的教学楼一楼会有椅子、沙发、桌子等供学生使用,还有小卖部卖些饮料等,教室内地板一般铺有地毯,桌子是圆形的或者5边形的,可进一步拆分成2个小桌,也有一些教室空间较小,只有两排长条椅子,大约坐十几个人。一楼休息的地方或者教室地板上都有电源插孔供学生使用,校园内全部都覆盖有无线网络。
俄勒冈大学的广告牌不是类似单面的宣传栏,而是就在马路旁边,和安放路灯的位置差不多,一个柱子,中间放置一个四个面都有的长方形金属板,上面贴满了各种各样的广告,对路过的人来讲非常醒目,便于阅读。
总体看来,学校的建筑物一般不注重形状的变化,而是比较注重细节,如图书馆和艺术博物馆墙体上都有很多人物的雕刻,有一个教学楼墙体上安放有世界相关领域科学家的头像,教室的设计更加符合师生的需求。
4、图书馆
图书馆馆藏300万册书籍,一共有4层,进图书馆后有一个开放式的咨询台,咨询台后面两侧各有两个长方形孔洞,写着还书处,是为了方便读者自主还书的。二楼走廊是橱窗式的,里面经常有不同主题的展览,有的地方专门有几个橱窗放的是给俄勒冈大学带来荣誉的人,如参加奥运会并拿冠军的短跑健将。阅览室是开放式的,电脑也是开放的,可以很方便的上网查阅资料。每层都有1-2个只能坐10人左右的小房间,里面有黑板、电视等,可以看到有人在里面讨论,在黑板上讲解。据了解,如果有10人左右想了解如何查阅期刊等问题,图书馆就可以免费给他们开课讲解。
5、捐赠文化
美国很注重捐赠,俄勒冈大学虽然是公立大学,但只有5%是州政府拨款,大约有40-50%左右的经费来自捐赠,所以俄勒冈大学在毕业生毕业10年后就会给他们发一封邮件,邀请他们为母校建设捐钱,无论捐赠资金多少,他们的名字都会被铭记,或者被篆刻在墙壁上或者通过电子屏幕的形式在某个建筑物的大厅被循环播放,也有的教室或者楼就以某个人的名字命名。也经常会有人主动捐钱,这次国际行政管理项目据说就是某个人匿名捐赠的,要求用这笔钱雇佣人并从事国际教育交流。俄勒冈大学的教育学院院长的工资也是某个人指名捐赠的。
二、学生管理
新生入学前,都会利用暑假到各个大学去参观,俄勒冈大学也不例外,暑假期间,不断有来自不同高中的学生组队来学校参观,除了校园之外,俄勒冈大学有艺术博物馆和自然科学博物馆可供免费参观。作为州立大学,俄勒冈大学必须服务于本州,所以俄勒冈大学对州内学生的收费比州外学生收费少50%左右,尤其是注重各类学生的教育公平性,包括不同色种、残疾人教育等,俄勒冈大学的特殊教育在全美首屈一指,是其一大特色。
俄勒冈大学的学生活动团体独立性比较强,学生社团的经费来源主要有三方面:会费收入、自营项目收入以及校友会和社会团体赞助,其中会费收入是学生社团收入的主要部分,在校学生可以投票决定用这些费用来支付一些学校规定之外的费用,比如通宵开放图书馆产生的管理费等等。
新生入学后开始几天,学校会提供游览车和讲解人员为新生介绍学校的各种情况,在学生管理办公室外面贴有游览车每天出发的时间和浏览路线。建立有面向新生及家长的专题网站,主要围绕新生询问的最多问题展开,有丰富的新生入学项目,包括暑期适应项目、暑期阅读项目、新生集会项目、迎新周项目,有的学校还有新生家长项目,开设新生家长适应研习班以及制作家长手册、简报,定期发送电子邮件,使家长有参与到学校活动中的各种机会。
俄勒冈大学有很多岗位提供给大学生做兼职,比如图书馆中有300名学生,国际学生管理办公室只有3个专职人员,遇到大型活动时会雇佣80个左右的学生,食堂也有很多工作人员是大学生等,打工的学生会得到一定学费的减免,并且相应的雇主也会得到学校发的一笔奖励,学校每学期都会对学生进行培训,阐明打工对以后工作的促进意义,鼓励学生进行打工。
三、本科教育
美国大学有公立和私立之分,公立大学里又分普通高校和社区学院,分别是4年制和2年制,类似于我们的本科和专科,但是也有所不同。社区学院主要是培养地方服务性人才,大一时候提供和普通高校类似的通识教育课,大二以技能培训为主,同时社区学院也会提供终身教育和某些特殊项目,比如初当父母的人可以去学习如何抚养教育小孩等。所以社区学院不但有适龄大学生,也有中年人和老年人。因为美国的入职申请或者职位晋升都需要专项培训,比如教师转为行政人员,就要参加行政管理方面的培训,取得合格证书后才能申请,如果想继续晋升为校长,就要参加校长管理方面的培训。
普通高校以培养国际化的人才为主,注重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并着重培养学生成为领导的能力。美国实行完全的学分制,提供很多的选修课供学生选择,所以即使同一个专业同一年级的学生,也会因为选的课不同而上的课也不同,因此没有班级的概念。有的学生想转系,就要重新修另外一个系的学分,所以很多学生会4-6年毕业。
一般大一开的课程是通识教育课,涉及科学类、人文艺术、社会科学、外语、写作课等几类,大二大三是专业课,除了必选的课之外,还提供很多其他的课供选修,大四进行实习。通识课包括文学、社会科学,比如历史,哲学等,自然科学,比如化学、物理、生物等;写作课、数学课、外语课、多元文化课,通过对学生进行测试,定级,然后选择不同等级的课。学校会提供几百门、不同等级的课以供选择。学生选择的课程必须包括所有类型的通识课。一般而言,美国大学通识课程学分占总学分的35 %,其中,通识必修课和选修课分别占通识课程总数的36 %和64 %,通识必修课与选修课之比为0.56:1。
在学生入学前有一个入学指导会,便于学生了解校园和专业,入学后学生会见到学术指导员,给予建议选修的课程种类和门数,选定专业之后,有专业的指导员指导选修的课,一般大二开始选择专业。理科专业的课要上更多的数学课,文科专业上更多语言课,如果学生比较擅长某方面的课,经过测验之后可以免修,或者修更高级的课。
课堂组织形式一般是研讨的方式,最常见的学习方式是个人思考(课前预习)、小组讨论、小组创作和小组演示等内容,教师没有统一的教材,对教材中的内容不会做很多讲解,需要学生通过提问才能更好的进行理解,所以研讨不只是一种重要的课堂教学形式,更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渠道,学生的课后作业会非常多。如果新老师不擅长教学,学校专门有办公室负责有效教育项目,对教师的课程安排、设计提供帮助,并且专门培训教师如何组织课堂讨论。对学生的考核包括平时课堂讨论的参与程度(20%)、课程小论文(30%)和PPT演示(20%)等,没有创造力只是对现有知识的一个总结或者罗列的论文很难过关,笔试占的比重很低,考试形式也多种多样,如闭卷、开卷和半开卷等。有人总结美国高校平时考试的特点为“八多”:作业多、阅读多、写作多、考试多、师生互动多、讨论研究多、学生动手实践多。
美国大学受国家的约束较小,主要由州政府管理,州内水平相当的大学会组成联盟,以实现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建设,因此一个学校如果要申请新专业,必须要经过州大学联盟的同意,要确保新专业不会与其他学校雷同,必须要有自己的特色,否则其他大学有权利否定该专业的申报。
四、职员晋升
美国的师资分终身制和非终身制两种,两种晋升的途径和管理制度都不相同,终身制职员通常是从事教学科研的教师,刚入职时是助理教授,类似我们的讲师,入职6年后申请副教授,再过3年后可以申请教授,副教授以上就属于终身制教授,学校无权解聘。不同大学对终身制教授的评选标准都不一样,所以新老师选择就职的大学时要非常慎重,否则在一个大学如果评不上终身教授,到另外一个大学就要重新开始,再经过6年才能申请副教授,所以一般新老师选择就职一个大学后一般会比较稳定。另一种非终身制的编制主要针对纯教学、纯科研或者教务方面的人员。比如高级教师,实训教授,高级研究员,图书馆管理员等。
对教师的晋升主要从教学、科研和服务三个方面进行考核。对教学的考核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教师提供所上的课程名单、教学大纲、所获教学奖项,学生评价,同行评价,教师科研用于教学的体现,在教学中的新思想、新做法,如建立教学网站等。科研方面除了看发表文章的数量和质量外,也非常重视同行评价和参加的学术会议情况,以及个人在行业内的影响力。服务方面包括社区服务、在院系里的服务等。学校会提供培训或研讨班,给教职工提供晋升所需条件的讲解与培训。无论是终身制还是非终身制,工作6年后都会有带薪休假的福利。
五、其它大学概述
后期7天时间先后参观了普林斯顿大学、西点军校、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加州理工学院等学校,因为每个学校只有大约1个小时的参观时间,所以能了解的非常少。下面就做一简单介绍。
普林斯顿大学是常春藤大学之一,也是发起者,因办公楼爬满常春藤而命名,今年排名第一。普林斯顿大学令人印象深刻的有3点:一是所有大学生都签署被称为“荣誉规章”的诚信保证书,并有严格的惩罚制度,所以考试没有老师监考;二是地标性建筑之一音乐大厅亚历山大楼,是其设计者和捐赠者亚历山大的毕业作品,但当时被老师认为不合格,从而延长了2年的学习时间才毕业,但这个建筑物建成后却获得了一片赞扬,他的老师也泪流满面,这启示我们永远不要低估学生,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作品;三是为了体现对教师的重视,修建了专门供教授吃饭的食堂和花园。
哈佛大学除了与学校历史有关的3大谎言之外(校长雕像、建校时间、创建者),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有多达12栋学生宿舍,因为哈佛大学实行的是导师制,要求学生大一大二必须住校,而非像其他大学一样学生可以在外面租房,每栋宿舍里都有一名辅导员和导师组,用于指导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宿舍里建有餐厅、教室等。
麻省理工学院的雕塑有明显的理工学院的特色,如一个透明人的雕像,顶部设计成一片树叶形状的音乐厅,在一个办公楼大厅里有两个人向我们展示他们高超的花式球玩法,操场上也有人在玩飞碟,说明这里的学习虽然非常紧张,但是学生们也非常注重体育锻炼和各种休闲活动。
加州理工学院是科学家钱学森学习的地方,校园不大,而且校名就写在一块木牌子上,然后钉在一面墙上。加州理工学院的崛起源于对科学研究的重视,学校出了24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学校小而精,生师比是3:1,新生刚入学就被鼓励参加学术研究,很多学生4年中从来没走出过校园,尽管学校离好莱坞非常近。
六、启示
1、重拾教学理念
虽然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好的教学理念,如“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脑手合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等等,但是真正践行的却很少,而在美国,这些却被执行的淋漓尽致,讨论式、启发式这些教学方法只是前述教学思想的外在表现形式而已,所以,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关键是有没有根本认识到我们教学的目的是什么?!不只是让学生成材(知识的储存者),更重要的是使其成人(全面发展的人)。
2、无特色不足以立世
此次美国之行,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处处需要特色。首先学校的办学要有自己的特色,即使总体排名可能靠后,但是总有一项是排在前几名的,比如俄勒冈大学总体排名虽然位于中等,但特殊教育和行政管理在全美排名前几名,体育方面出过奥运会金牌,所以奥运会预选赛定在俄勒冈大学,刘翔在这里比过赛,因此她获得的捐赠里体育方面的资助金额不亚于其他方面;其次每个人要有自己的特色。因为处处讲究预算,所以大学在聘任职员时有明显的意向性,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东西,这样组成的团队才是互补互助,美国的学生也是主张张扬个性,大学致力于培养领导型的人才,所以每个人都想表现自己与他人不同的方面,这与我们的“中庸之道”有很大不同。
3、我们的大学能提供什么?
大学的使命是通过知识改变人的命运,现在越来越多学校通过在网上公开课程提高自己学校的声望和影响力,从提供知识的角度来讲,大学的功能在普及化和同质化,那么我们靠什么吸引学生来学校上学,而非呆在家里通过网络学习呢?除了我们提供的课程要优于网络课程,我们还要挖掘大学生更深层次的需求,比如一个优美的学习环境,一份良好的人际关系网,一个好的校园文化,一个好的实践机会等,所以提高教学质量是我们必须做而且是最基本的方面,除此之外,我们需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等学生毕业时,我们应自问:通过我们学校的培养,他(她)的命运改变了多少?
4、师资+科研,学校发展的双翼
比较几个大学的共同点就是对教师的要求特别高,都希望把一流的师资吸引到自己学校来,并且有完善的晋升机制,因为优秀的师资不但能教出优秀的学生、带来良好的声誉,还能有很大的科研产出,而科研水平是提升学校实力的重要因素,俄勒冈大学虽然以本科生教学为主,但是非常注重科研经费的申请和产出,所以也被列入研究型的综合大学,这也是吸引生源的一个重要方面。
5、共同发展的荣誉教育
校园里到处都充满着学校与师生共同发展的荣誉教育,学校有完善的校友会、基金会等,会定时把学校的发展情况发给毕业的校友,让他们随时了解学校的发展,同时在学校里也会以各种形式纪念为学校做过贡献的校友,雕像、墓地、橱窗展出、刻在地上、镶在墙上、电子屏显示等等,形成学校与师生荣辱与共的荣誉文化,俄勒冈大学平时也非常重视师生对学校发展的意见,学校每一个人都可以申请建立一项制度,学校通过制度或者规划之前都要在博客上征求全体师生的意见。
总之,通过1个月的考察学习,我开阔了眼界,增长了不少知识,对高等教育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而通过与同行的34个来自不同学校管理人员的交流后,他们也由衷佩服和欣赏我们学校办学的措施和成效。这次考察接受的信息很多很零散,由于个人能力有限,虽然整理了大部分,还有一些目前无法整理出来,不当之处还请大家批评指正。
校领导点评:
董妍玲副教授今年暑期赴美短期培训后撰写的这篇访美见闻值得推荐给师生阅读。近几年,武生院先后选派了100多位干部、教师分别到美、德、英、日、韩、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俄罗斯和北欧、东欧共10多个国家以及我国港澳台地区的百余所大学,或参观考察,或培训进修,或做访问学者,他们短则十天半月,长则一年半载,其目的当然不仅仅是参观旅游,增长见识,更是为了开拓教师的国际视野,学人所长,接受一些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
凡是出国培训学习的教师都开阔了眼界,都或多或少有自己的心得体会。如何将一个人的收获让更多的人来分享?如何让大家从中受益?外语系今年开学初,安排王瑾、祝钰两位青年教师,给全系教师专题汇报她们今年暑期在英国奇切斯特大学培训的心得体会。王瑾、祝钰老师图文并茂的汇报会,既有英国大学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师生如何互动?学校如何组织考试?该系教师们反映很好。这个做法值得推广。董妍玲副教授近几年赴美国、日本考察的大学至少也有20多所,她去看的既有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斯坦福大学、加州理工学院、东京大学、京都大学、早稻田大学等世界名校,也有一些名气不大的高校,甚至还有一些社区学院。可以安排一批像董妍玲这样对国外大学的实际认识了解较多的教师,不仅给还没有出过国的教师进行交流心得体会,还应更多地给学生(尤其是钱学森实验班学生)多交流,多介绍一些国外大学的大学生是如何做到主动发展、个性发展的?应该鼓励有条件、有潜力的武生院学生毕业时报考国外名牌大学的研究生。我校今年的有个应届毕业生考上了英国爱丁堡大学的研究生,我们就参照考取国内985大学研究生的标准,给予一笔可观的奖学金。
当然,国外大学也有不好的地方,决非有些人想象中的那么完美。我们提倡要有开放办学的理念,是要结合我们的自身实际,学人所长,为我所用。应学会欣赏别人的长处,但切不可盲目地照搬照抄。否则,就会搞得不伦不类,适得其反,没有自己的特点、特色。
我校在“十二五”期间,要积极探索国际合作办学。国际学院教学大楼交付使用后,我们不仅要下决心陆续引进一批水平较高的外籍教师,还要选派更多的优秀青年教师分期分批出国培训、学习、交流。为此,应要求教师在做好本职工作之余,坚持学好外语,尤其是口语的训练。外语系的青年教师应在两三年内真正熟练掌握一门第二外语。人事处、外事处和外语系应对此事早作计划安排,以适应学校未来发展对外语人才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