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新闻通知

新闻通知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通知 >> 正文

【喜迎党代会 创一流教学】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系列报道之四 《演讲与口才》课程思政实施案例

发布日期:2020-12-25    作者:     来源:     点击:

管理学院·文学院 李燕

《演讲与口才》通过有意识、有计划地教学环节设计,以间接、隐的方式,将道德情操、职业操守、爱国情怀、思想认同、文化自信有机融入教学过程,通过引导、暗示、感染、公众人物示范等多种方式,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课程教学全过程。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全的人格,包括乐观、自信的思辨能力,宽容、积极的处事态度,良好、高效的团队合作精神,用清晰、有力的表达力,为自己打造更和谐的社交环境,进而完成立德树人的课程思政目标。

案例一:非暴力沟通

1、课程训练目标

无论身处校园,还是职场之中,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有高质量的人际交往,拥有友善、和谐的人际关系,但由于种种原因,“社恐”成为许多大学生的常态,不少学生都面临着社交焦虑的问题,连基本的宿舍关系都无法驾驭,极大地影响生活。本课程的目标是引导学生掌握非暴力沟通的表达方式,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

2、思政育人目标

根据课程目标,引导学生了解和而不同、和谐共处的中国文化底蕴,改变或提升自己聆听和表达的能力,既能够尊重他人,又能够真实地表达自己,通过非暴力沟通提升德行修养,构建和谐人际环境。

通过小组合作、课堂实践,学会理解、包容,在合作学习中,领会同理心所蕴含的“关注人”的人文精神,培养学生共情、包容的情怀。通过课程公众号、QQ等交流平台,与学生保持互动,始终坚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未来的工作中,保持良好的沟通习惯,尊重个性和差异,达到“和而不同,和谐共处”的课程思政教育目的,进而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3、教学策略

讲授——通过讲授,深化认知,了解暴力沟通对于人际关系的损害,明确和谐的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小组研讨、情景模拟——通过合作、探究和自主学习,获得情感认同;

同伴互评——行为改进,培养同理心与同情心,能够真诚聆听他人,也能诚实清晰表达自己。

4、育人案例设计

(1)随机采访各年级各专业的大学生,来了解我校学生目前的社交困境。

图1校园采访:你有“社交恐惧症”吗?

(2)公益广告:语言也会成为暴力。

(3)小组情景剧表演:还原生活中的“暴力”沟通场景,让人明确感受语言暴力带给人的伤害。

图2小组录制视频:今天你有好好说话吗?

5、特色亮点

(1)课程与生活结合:课程所有案例均来自于真实生活场景,有切身的体会和感受。经过训练,掌握了非暴力沟通方法的学习者,都可以用来改善和提升人际质量。

(2)课堂内外结合:课程最重要的是学以致用,需要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产生非暴力沟通的意识,用更加友善、清晰、精准的表达提升自己的德行修养,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

(3)线上线下结合:在网络平台上始终与学生保持互动,帮助学生复盘,如下图:

图3课程公众号相关学习内容推文

6、教学效果

课程紧密结合学生的日常实际生活,因此学生参与话题的积极性较高,学生的讨论、发言本身就是非常生动的课程案例。当学生在梳理与父母、朋友、室友等亲密关系的沟通困境时,当学生带着所学知识去分享和聆听时,其实已经迈出了解问题的第一步。

案例二:聆听,走向深层沟通

1、课程训练目标

聆听和表达同等重要,在聆听过程中,不仅要克服自己的思维惯性,还要用同理心、同情心去换位思考,去真正聆听他人,从而进行深层、高效的沟通。

2、思政育人目标

聆听的本质,其实是传统文化中律已敬人的体现,在小组讨论、合作学习、人际交往、演讲表达、社会实践中,无一不需要认真去聆听对方的心声,这不仅是提升沟通效率的有效途径,也是培养同情心、同理心、宽容心,提升学生德行修养的重要举措。

3、教学策略

讲授——通过讲授,深化认知,使学生明确“聆听”的重要性;

测评——帮助学生清晰了解自己的聆听状态和聆听水平;

小组研讨、案例分析——在实际的小组讨论中,分析聆听中的障碍,自主解决聆听中所遇到的问题;

情景模拟——通过真实场景重现,分析无效倾听的类型,引导学生思考在高效倾听下的解决策略。

实践反馈——观察自己的倾听状况,并提出提升和改善策略。

4、育人案例设计

(1)亲子关系:与父母总是不能好好说话,一言不和就会争吵,人越长大,离父母越远?

(2)宿舍关系:一个宿舍的不和睦,就从不能够好好聆听开始。

(3)友情: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

(4)爱情:为什么TA就是不懂我的心?

结论:无法聆听,是许多亲密关系的头号杀手。很多人都渴望亲密关系的建立,但也有许多人终其一生,都没有得偿所愿。聆听,意味着全身心地接纳,可以表现为针锋相对,也可以表现为充满暖意的附和。不善聆听,不仅伤害亲密关系,也对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职场生涯都造成不良影响。

5、特色亮点

(1)隐性与显性教育结合:既旗帜鲜明的要求学生在沟通中展示更多弹性和对话空间,培养同理心和同情心,又潜移默化地引导同学们重新思考中国人的人际关系特质和行事风格,引导学生们从传统文化的视角、从集体无意识的深处去理解中国人。

(2)精选实际案例,课堂所选案例都来自学生反馈的真实场景,更有说服力和吸引力。

6、教学效果

每个学生都可以对自己的聆听状况进行科学测评,清晰地获知自己在倾听过程中要面临的障碍,并且根据自己性格特质,有意识地训练倾听反应,通过课外实践,不断提升自己聆听他人的能力。伴随聆听能力的提升,也将更好地理解他人,更能够进行积极的换位思考,这不仅将帮助学生提升沟通能力,也将帮助学生收获更和谐的人际关系,从而实现更大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