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新闻通知

新闻通知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通知 >> 正文

学校搭台 学生创客和文化爱好者“唱戏”

发布日期:2022-03-19    作者:     来源:     点击:

——我校明镜关汉文化体验馆今开馆

本网讯(记者 任丽琼)“我们团队创业的目的就是想把汉文化传承下来,弘扬出去。”3月18日下午,我校公益服务创业项目“明镜关汉文化体验馆”开馆,该项目团队负责人、我校大二学生魏欣宇格外激动。

校园公益服务创业项目为传统文化传播搭桥

明镜关是我校地标性建筑校园长城的主要关隘之一,比邻晨光湖和明镜泉广场,位于校园的中心区域。当日,余毅、王祚桥、江珩、顾豪爽、蔡红生、邱建洲、董妍玲等校领导出席了开馆仪式,校理事长余毅和党委书记江珩为明镜楼标识牌揭牌,校长王祚桥致辞。

1.jpg

理事长余毅和党委书记江珩为明镜楼标识牌揭牌(通讯员 陈冲摄)

“这么多校领导来给我们团队捧场,我特别感动。”魏欣宇表示,“这是对团队的鼓励,更是传统文化的支持。我们一定会不负期望,把汉文化用当代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出去。”

明镜关汉文化体验馆公益服务创业团队核心骨干有8人,分别来自文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等学院,他们因文学院副教授李燕的《汉服制作》公选课而结缘。在李燕的指导下成立了“汉家衣坊”学生社团,经学校双创教育和长河筑梦众创空间的培育,发展成为以汉服租赁为主要业务的创客团队。经过一年的孵化,逐步成长为较成熟创业团队。

2.jpg

当日,明镜关汉文化体验馆人满为患,团队成员正在为一名前来体验的女生进行化妆造型(通讯员 任丽琼摄)

据了解,校园公益服务创业项目是我校独具特色的双创教育探索与实践,将公益服务与创业结合起来,既是创业实践的创新,也是育人模式的创新。学校将公共空间资源和服务工作,交由大学生公益服务创业团队负责,并给予相应政策、场地及资金扶持。校园公益服务创业项目分为两个类别,一种是可以获得一定利润的,另一种则是采取学校购买或以奖代补的方式,进行补贴。目前,我校共有公益服务创业项目55个,每年参与实践锻炼的学生达3000人。

据校团委书记米红秋介绍,学校文化类学生社团占比近50%,越来越多社团像“汉家衣坊”一样走上弘扬传播传统文化的创业之路。

文化展示搭台,学生创客和文化爱好者“合唱”

除了学校领导重视亲临现场揭牌,我校创业学院也煞费苦心。“二月是中华传统节日花朝节,我们以明镜关汉文化体验馆开馆为契机,将文化展示与文化创客项目融合,把台子搭起来,为大学生创客和文化爱好者提供展示的舞台。”我校创业学院职员李洁介绍说。

当日,在明镜泉广场举行了花神祭礼、花神歌舞表演等传统文化展演,还开展了娟扇作画、手工花制作、插花等文创体验活动,以及投壶、射箭、猜谜等游戏活动,吸引了千余名传统文化爱好者参与体验。半个小时的展示体验活动结束后,李洁对在明镜泉广场“摆摊”的35个学生文创团队的营收情况做了调研,每个摊位的盈利均在200元左右,“收入十分可观”。

3.jpg

射箭等传统游戏深受文化爱好者青睐(通讯员 陈冲摄)

“没想到这么受欢迎,花材全部售空。”“与花对语”花艺减压创业团队不久前入驻学校“问天筑梦青年创业园”,想借此机会“试一下水”。团队负责人、园艺专业大二学生宋瑞杰表示,“我们团队成员都是园林园艺学院的学生,想把专业当事业来做,今天小试牛刀,信心更足了。”

“在汉服租赁的基础,我们拓展了缠花制作、茶艺等更多项目,更强调文化体验的过程。我们团队希望可以通过一些创新的途径和方法让更多的人接触和了解汉文化。”汉文化体验馆创业团队骨干、我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大二学生赵小宁表示“越了解越热爱,这就是文化自信的表现”。赵小宁举例说:“汉服越来越受青年大学生的欢迎,我身边的同学朋友都有一套以上的汉服,我们平常还会穿汉服去上课、去食堂吃饭,这些都是习以为常的事。”

4.jpg

明镜关汉文化体验馆制作的缠花样品(通讯员 任丽琼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