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充分发挥“课程育人”功能,通过“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学校组织开展了2022年教师教学讲课竞赛。推出“我心中的好老师”系列,作为“教学质量提升月”主要活动之一,对参赛的课程改革经验进行总结梳理,进一步激发全体教师更新教育理念和提升教学水平的热情,引领教风学风建设,不断提升教学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本网讯(通讯员邓家庆 赖晓晶)为了让学生提前了解和适应企业岗位需求,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解决药品实际生产问题的创新能力,医药学院吴杰老师不断深入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方法和内容,融合实践于理论教学,在其讲授的《药品质控分析综合实验》课程中大胆引入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
据悉,该门课程是医药学院药学专业开设的一门综合设计性实验课程,设有4个实验项目,每个项目8学时/天,共32学时。该课程没有采用单一理论教学模式,而是融入行业实践,对标行业标准,通过吴老师精心统筹安排的指导下,让学生在指导下学会读懂药典、正确使用药典;该课程摈弃传统一刀切的实验设计形式,鼓励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依据药品生产工艺、基本检验流程,对标企业标准,自主建立团队,设计实验步骤,通过团队分工协作,完成检验记录和检验报告书。
吴杰老师创新教学方法和内容,采用BOPPPS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构建课前、课中、课后的“三位”一体教学方法,一是预习前置,调动学生课前主动学习能动性,学生通过课前发布的视频、课程资料制定实验方案,实现主动思考;二是多措并举,激发学生课堂学习创新思维;课堂上教学内容有机融入课程思政、企业案例、双创精神,设立小组采用项目式、翻转式课堂教学等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中讨论着学;三是强调实践,确保学生学习落到实处,课后学生整理数据完成检验报告,让学生做中学。四是创新考核方式,培养学生学习复合型能力。期末考核采用课程论文,按照学校毕业论文格式要求,训练学生撰写论文的能力,为毕业论文开展奠定基础。
18级药学1班的刘家汝同学说:“开设的这门药品质控分析综合实验课程,让我受益匪浅。从以前每一个实验步骤都要老师指导,到现在自己能通过查找资料来检验,于我而言这是一个质的变化。自主查找资料来完成实验可以更好地理解实验的目的和方法,对每一步都了如指掌,对实验结果也能更好地分析,即使失败了,也能清楚找出问题所在从而进行改正。在这门课程中,我要特别感谢吴杰老师,因为吴老师温柔幽默的语言、耐心细致的指导、待人友善的态度,让我真心爱上了实验。以前,我觉得做实验很麻烦很无聊,现在,我已经渐渐地在享受做实验了,每当成功完成一个实验,无论大小,我都会十分开心和自豪,因为这也算是自我价值的展现。”
18级药学1班熊沁颖说:“由于刚接触到这个综合实验,我有很多迷惑的地方,比如不会使用中国药典,而老师会耐心地指导我,我在此期间也学会了如何使用工具书去查阅自己想要的内容,在试验过程中,同学们分工合作,有条不紊地做试验内容。实验完成后,我们一起整理数据,分析数据,总结试验过程中有哪些优点值得我们下次运用,有哪些缺点和不足需要我们进一步地改进,而在交流过程中,同学们有什么问题,大家都会去想办法解决。本次试验涉及到了高效液相色谱法的使用,需要额外花一整天的时间待在实验室里面做色谱试验,而我和另外一名同学负主要的责任,在此过程中,本组同学也轮流来陪我们,并与我们共同完成本次试验,这一点让我们感到十分温暖,在此过程中,我们虽然等待跑机械和清洗的时间很长,但是从中我们学会了高效液相色谱的使用方法,为今后自己在做毕业论文时可以多一个选择奠定了基础。”
18级药学3班叶舒妮:“首先感谢我的实验课老师--吴杰老师,吴老师用新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进行实验引导我们从被动的接受知识到主动地去探究去查找资料从而完成一次次的实验课任务。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并与学生友好且有效的沟通交流,使我学习到了许多,经过老师一次次的仔细批改我的实验报告以及实验检验记录,指出来我许多小错误让我明白做任何事情都要一丝不苟小心谨慎,特别是对于实验数据更加要严谨认真,吴老师每次课上都会反复问同学们有没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有没有什么问题?并且会耐心热情的给予我们解答。”
通过《药品质控分析综合实验》课程的学习,学生提前了解药品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为后期实习就业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