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充分发挥“课程育人”功能,通过“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学校组织开展了2022年教师教学讲课竞赛。推出“我心中的好老师”系列,作为“教学质量提升月”主要活动之一,对参赛的课程改革经验进行总结梳理,进一步激发全体教师更新教育理念和提升教学水平的热情,引领教风学风建设,不断提升教学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通讯员陈玉峰唐艳平)“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点水蜻蜓款款飞,穿山蛱蝶深深现”“破茧成蝶,金蝉脱壳……”这些熟悉的成语经常能在何华老师的《园林植物病虫害》课堂里听到,她在讲授昆虫的形态特征或习性时喜欢用诗词或成语来进行描述,生动形象地向学生传达昆虫美学和蕴含的人生哲理。
《园林植物病虫害》课程主要讲授园林植物病虫害的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发生消长规律和防治措施等主要内容,为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
据悉,90分钟的课堂,即使是有14年病虫害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经验的何华老师依然会花8-10个小时来准备课件。参考教材、录制视频、找图片、找案例、找新闻……每一堂课都会按照导入、前测、教学目标、参与式教学、后测和课程小结的BOPPPPS教学设计精心讲授。导入采用图片、视频、提问、人物故事、新闻时事等多样化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每次课都会明确本次课的知识、能力和思政目标;参与式教学在讲解的过程中,主要会采用案例教学,本门课程一共建立了21个思政教学案例,录制了40多个视频,通过采用分组讨论,教师总结的方式,完成教学知识目标,并在此过程中达到了向学生传递“绿色、生态、环保、爱国、敬业、共享”为主题的课程思政目标;为了检测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效果和应用学习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会利用学习通或直接答题的方式进行课后测试,并能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及时予以补充。

图为何华老师为学生讲解蝶类昆虫时课程思政教学课堂
2019级园林本科1班的刘名归同学这样评价何老师的课堂,他说:“我们能感受得到,何老师讲的每一节课都花费了大量时间,课堂内容丰富,容易理解,以小故事折射出大道理,使得我们记忆深刻。我每次上完课都会收获满满,不仅对身边的病虫害有了更多的认识,更是让我们懂得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老师还会在课堂上利用纪录片,小故事等形式培养我们的爱国情怀,奉献精神,探索精神,让我们成为一个积极向上,热爱祖国的园林人!”
何华老师说:“《园林植物病虫害》课程思政教学主要通过深入挖掘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思政元素,力求培养学生的专业病虫害防治技能,增强学生的专业自信,培养学农、知农、爱农的意识和学习科学家们的工匠精神,同时传达昆虫美学方面的知识,做好美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