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新闻通知

新闻通知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通知 >> 正文

【教育质量提升月·“我心中的好老师”系列报道之十六】建筑工程学院《桥梁工程》课程纪实

发布日期:2022-06-23    作者:     来源:     点击:

编者按:为充分发挥“课程育人”功能,通过“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学校组织开展了2022年教师教学讲课竞赛。推出“我心中的好老师”系列,作为“教学质量提升月”主要活动之一,对参赛的课程改革经验进行总结梳理,进一步激发全体教师更新教育理念和提升教学水平的热情,引领教风学风建设,不断提升教学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本网讯(通讯员 祝美)“恭喜我们有15名同学在湖北省第二届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暨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预选赛道桥赛项中取得了15项大奖,其中一等奖4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4项。”6月9日,在建筑工程学院2021级土木工程专升本1班《桥梁工程》课堂上,任课教师叶朗公布了班级同学的获奖喜讯。

原来叶朗老师将《桥梁工程》课程与专业竞赛相融合,指导和鼓励授课班级学生参加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校赛、省赛和国赛,该班级51人中就有36人次在校赛和省赛中获奖。

叶朗在《桥梁工程》课程上讲解桥梁设计内容

开拓视野 帮助学生瞄准行业未来

“只有帮助学生瞄准行业的未来,学生才能更好在行业立足和发展。”作为提升学生专业学习的手段,叶朗将“以赛促学”长期应用于教学。叶朗坚信,把课堂教学和专业竞赛结合起来,能有效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能力和创新意识,帮助学生深入认识和了解行业的发展,开拓视野,激发兴趣。

2021级土木工程专升本1班学生龚传迪在大赛中获得省级“一等奖”,认为参加比赛让自己受益匪浅:“叶老师经常会跟介绍行业的发展现状,并跟我们发布一些大赛信息,鼓励我们参赛,指导我们备赛,比如通过这次湖北省先进成图大赛道桥赛项,我对桥梁的设计原理、图学的发展方向、成图载体的方法与手段创新等方面有了更新的认识,也检验了专业学习情况,比赛确实对专业的了解更加深入和具体了,让我对未来的学习更有信心。”

《桥梁工程》是土木工程专业道路与桥梁工程方向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常用一般桥梁的构造原理和设计计算方法,初步具备解决一般桥梁设计和施工问题的能力。然而,课堂教学结合专业竞赛只是叶朗在《桥梁工程》教学中的一个环节。“我的课堂主要通过案例导学、任务督学、项目研学、以赛促学,不断激发学生对专业兴趣,提升专业能力,让学生通过课堂收获学业成果。”叶朗介绍说,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叶朗将“两性一度”“思政+”和“双创+”理念与教学融合,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以及PBL项目式教学等方法进行教学,努力将学生推向行业前沿。

激发兴趣 带动学生加强学术研究

“如果让你在学校晨光湖北湖和问天湖上架桥,你将怎么样设计?”“设想一下,未来台海大桥采用什么桥梁形式比较合理?”“鹦鹉洲长江大桥为什么没有采用斜拉桥方案?”……《桥梁工程》课上,叶朗经常结合社会、人文、地理常识,抛出实际问题,激发兴趣,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调研、分析和解决问题。

“我想老师应该在课上引入,在课下带动。”为了让课堂小组完成任务出成果,叶朗每次课后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跟学生一起研讨项目,经常一下课就被学生堵在了讲台上,教学楼内的休闲空间,也经常成为师生研讨的“头脑风暴室”,经常会收到学生在专业方面的求助,有时为了帮助学生修改任务成果,叶朗甚至会通宵达旦。

“4月份,学生通过课堂任务产生了科研灵感,因为白天工作忙,我熬了一整夜帮学生修改论文,指导联系期刊社投稿,我认为学生有成果,就是我最大的成就,一切都是值得的。”叶朗回忆道。

“上周老师发布了一个桥梁发展动态的调研课题,让我们了解行业前沿技术、新型施工和设计理念等,叶老师指导我们开展头脑风暴和做调研,我们小组完成了《改善斜拉桥斜拉索空气动力学特性的新型斜拉索设计》,很有成就感。”2021级土木工程专升本1班学生杨梓豪认为在叶朗老师的指导下,课程学习很有收获。

相互促进 师生携手一路拼搏奋斗

“老师的知识应该是立体的而不是片面的,这几年,我从地基基础讲到主体结构,从地下讲到地上,很好的帮助了我系统地跟踪和监测人才培养效果,动态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从教5年来,叶朗很重视专业学习和提升,教授的课程涵盖了土木工程学科房建、道路、桥梁、隧道四大分支。叶朗称:“老师和学生的成长是相互促进的,老师需要学生不断的发问进而练就扎实学识,学生也需要综合素质过硬的老师不断获取新知。”

“用自身学习热情来维持学生的学习热度和兴趣,他们的成长就会很快,努力让学生成长起来,不正是一个老师应该下功夫研究的事情吗?”叶朗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后延伸,鼓励学生积极调查研究、创新专利发明、撰写学术论文、投身双创热潮、参加学科竞赛等。

张怡雯中华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本科组)“银奖”,滕丽红等同学获2022年全国大学生BIM毕业设计创新大赛“二等奖”,刘新雅等同学在湖北省大学生“挑战杯”课外学术作品竞赛湖北省“二等奖”,夏琦等同学获中国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省级“铜奖” ……,在叶朗的指导下,163名同学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得佳绩。

“让一部分同学先尝到甜头,然后再引导更多的同学加入其中。”叶朗课堂还经常设计“学业分享”环节,他结合课程内容,邀请在各类竞赛或学术研究上有成果的学生到课上进行展示分享,并号召同学们加强学习、研究专业。“朋辈教育的方法对同学们的激励作用很大,让少数同学先发展起来的目的是为了带动更多同学,帮助大家成为栋梁之才,为国家经济建设所用,为民族复兴出力才是我的目的。”叶朗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