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充分发挥“课程育人”功能,通过“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学校组织开展了2022年教师教学讲课竞赛。推出“我心中的好老师”系列,作为“教学质量提升月”主要活动之一,对参赛的课程改革经验进行总结梳理,进一步激发全体教师更新教育理念和提升教学水平的热情,引领教风学风建设,不断提升教学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本网讯(通讯员 赖晓晶 邓家庆)《药物化学》是制药工程、药学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药物化学》以辨证的观点和现代科学方法为逻辑起点,以化学药物的制备原理、理化性质、构效关系、生物效应以及寻找新药的基本途径为讲授对象,是集理论性与应用性为一体的学科。通过学习该课程,学生在全面了解药物化学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系统掌握新药研发工作的理论、方法、技术,具备在工作中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技能,从而胜任合理使用现有的化学药物、并能从事新药开发研究的工作。
医药学院青年教师杨金晶根据《药物化学》课程特点和教学要求,其教学主要以教材为主线、以案例为载体、以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以探索讨论问题为中心的双向交流教学模式。这既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巩固深化了系统知识,启发了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主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与此同时,不仅完成专业知识的传授,更要通过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实现学生人格、家国情怀、文化道路自信、职业道德、法律意识、工匠精神、创新精神、团队合作等方面的思政教育。
在杨金晶老师的课堂导入,常使用案例教学,学习“麻黄碱”时,选择从麻黄碱到冰毒的“感冒药制毒案件”,学习“抗生素”时,选择“黄柏胶囊致 58 人中毒事件”,引出所需讲授的药物,语言生动活泼,富有哲理。将案例与课堂讲授内容密切结合、仔细研读思考所涉及的问题,比如:选用此案例目的,案例涵盖的知识点,案例的背景等。然后整理出相关信息,归纳出几个大问题,作为课堂讨论的框架。
在具体的授课过程中,她注重理论结合实践,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图文并茂,深入浅出地对授课内容进行了详细阐述,整个教学过程目标明确、重点突出、逻辑性强、语言流畅,富有互动性和趣味性,充分展示了一名教师应有地扎实教学基本功。同时,还将一些企业里最新技术研究成果应用到教学中,拓展学生地知识面及学术视野,启迪学生地创新性思维,促进了企业生产与教学地良好互动。
课后,收集21级制药工程专升本1班、2020级药学2班学生听课反馈和调研座谈,学生普遍反馈良好。教师备课充分,教授内容能与当前社会热点、医药企业生产联系紧密,学生以后无论是毕业就业还是继续读研,对药物研发过程的理解和目标的选定上都有了更全面的思考,并拥有进行药物创新的敏锐性和新药研发的兴趣,也初步具备通过新靶标或新信号通路发现新药物的专业性思维。
本次开展的教学竞赛活动,主要是通过“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进一步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对课程改革经验不断进行总结梳理,激发全体教师更新教育理念和提升教学水平的热情,以此引领教风学风建设,不断提升教学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