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庆祝第38个教师节,着力营造尊师重教环境氛围,进一步激励广大教师争当“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教师。近期学校开展了师德标兵、师德先进个人评选工作,通过讲好生院师德师风故事,形成院院有典型、榜样在身边、人人可学可做的师德师风良好局面,引导广大教师努力成为“大先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做“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
守好铸魂育人这一段渠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马红霞老师是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的一名专任教师,从教15年以来,用平凡书写崇高,用爱心成就自我。在学校强化师德师风建设,突出教师教书育人工作,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环境下,马红霞老师不断探索育人途径,提升专业课思政育人的效果。她认真负责,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得到了同事和学生的认可,她的付出与努力也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效果。
一、以竞赛为契机开展科研育人
化学课程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例如科学精神、奉献精神、社会责任感、爱国主义等。根据化学学科特点,着力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等。同时,以专业技能竞赛为载体,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同时可以更有效的发挥课程育人主渠道的作用。
马红霞老师根据各级专业技能竞赛要求,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指导。例如邀请同学们参与到自己的科研课题中,指导学生进行科研训练。在确保实验安全的同时,向学生开展诚信教育,强调实验数据的真实可靠;指导学生撰写学术论文,用专业术语将实验结果科学严谨的表达出来;引导学生了解国家、行业要解决的问题,提高科研兴趣,指导学生积极申报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等。
经过马红霞老师的科研训练,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文献查阅分析能力、PPT制作、汇报能力以及现场答辩能力得到全面提高,为后续考研和开展科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所指导的学生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项,在学术期刊公开发表论文4篇,获“湖北省大学生化学(化工)学术创新成果报告会”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获“第二届华中赛区全国大学生化学创新实验竞赛”三等奖1项等成果。
二、与辅导员、党支部协同育人
马红霞老师积极担任学生班级班主任,与辅导员协同育人。2018级应用化学班作为她担任过班主任的其中一个班级,四年来她持续关注该班的思想建设、学风建设,被学校评为优秀班主任。该班有31名学生,学风优良,这四年来该班1名同学获“国家奖学金”,1名同学获“国家励志奖学金”;正式党员5名;2022年考取硕士研究生有6人,2名同学光荣入伍。
作为教工党支部书记,马红霞老师积极参与构建特色党建协同育人体系,学院立项“一院一品”党建品牌建设。“青春红”党员成长计划是学院构建“三全育人”大格局,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她在“青春红”党员服务日活动中,坚持为师生办实事。应用化学专业的王成同学说:“考研备考时马老师给我提供了很多的考研资料。我不懂的题目请教老师,总能得到及时的解答,并且在纸上写下解题的详细过程,拍照发给我。我能考研成功,谢谢马老师一直以来的关心、鼓励和帮助。”马老师履行新时代高校教师的新使命,服务学生、带头亮身份,做表率、践使命,积极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模范践行者。马红霞作为应化、环境和食品相关专业的任课老师,坚持党员发展标准,每年考察培养10多名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她在2021年被评为校级优秀党员,作为支部书记,所在支部被评为校级先进基层党组织。
三、通过丰富多样的师生互动机会,有机融入思政
马老师关注学生课外活动,积极参与学院组织的新生入学教育、毕业典礼、创新创业教育、考研交流、体育达人、党史学习教育等活动。她在2021年被评为优秀教师、2022年学院大学生学业发展“高峰计划”年度优秀学业导师等荣誉称号。
“教书育人是门大学问,”马红霞常说,“做老师不难,但做个好老师却是值得终生研究的课题。”马红霞老师作为高校教师不断强化师德师风,在教学、生活中以身作则、以己为范、以德施教,树立起一面良好的育人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