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迎接第四十个教师节,聚焦“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主题,根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 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等文件精神,学校推出“课程思政大练兵 优秀教师教学展示系列报道”,旨在宣传在教书育人方面率先垂范的优秀教师,充分发挥优秀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引导广大教职工坚持教育家精神培育涵养、坚持教育家精神弘扬践行、坚持教育家精神引领激励,不断提升教书育人能力,为把学校建设成为全国一流民办大学而努力奋斗!
《大学生创业导航》参赛课程经验分享
2024年教师教学讲课竞赛中级职称组三等奖获得者—管理学院 黄绢
一、课程简介
《大学生创业导航》作为面向全校大一学生的公共必修课程,是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中的核心通识基础课,旨在培养具备“创业精神、创业思维、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本课程历时十年精心打磨,历经案例教学期、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期和“1+3+N”实践教学模式,于2023年荣获国家级社会实践类一流本科课程认定。目前,自编教材《大学生创业导航-创业者成败百例》完成六版迭代更新,学银在线平台自建在线开放课程的浏览量超过1100万次,选课选课人数超过3万人。
二、教学改革经验
面对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兴趣缺乏、知行脱节等挑战,积极响应学校号召,勇于创新,探索并实施了一系列教学改革策略,致力于打造“有趣、有价、有果”的优质课堂。
(一)多元融合,创新教学模式:体验式七步教学法
在《大学生创业导航》课程的教学实践中,独创性地开发了体验式七步教学法,旨在通过贯彻OBE教育理念、应用BOPPPS教学设计,将对分课堂、体验式五步教学法、PBL等教学方法进行多元融合,打造以学生为中心,以行动为导向,以案例为载体,以成果为靶向,以任务为驱动的全方位、全过程、情景化、信息化的教学模式。
1.导入:案例预热,激发兴趣
课前学生需通过学银在线平台自主观看本章的案例视频。这些视频精选自真实创业案例和校友创业案例,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个直观、生动的学习入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预热”。
2.连接:代入情境,建立安全感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设计了多样化的连接活动,如游戏、情境模拟、角色扮演等。这些活动旨在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他们建立与课堂内容的情感连接,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到学习的有用性和安全感,为后续的知识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3.呈现:知识体系,可视化呈现
在既定时间内,采用多种可视化呈现方式,如视频、思维导图、图片以及模型+示例、比喻等,有效传达知识体系与重点内容。这些方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概念,还能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习过程更加生动有趣。
4.体验:真实情境,自主探索
体验式学习是七步教学法中的核心环节。创设真实或接近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在其中感受预期教学目标的活动。通过有趣、有用、有效的各类活动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自主探索,从而在实践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5.反思:洞察本质,促进深度学习
反思是连接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复盘、提炼、洞察、行动等步骤,独立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深入思考。这一过程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还能促进他们的深度学习,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6.对话:合作学习,高阶思维
在对话环节,鼓励学生进行生生对话和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和亮考帮环境的形成,让他们在交流中碰撞思想、共享资源。师生对话则针对共性问题和高阶问题进行答疑解惑,引导学生形成高阶思维,提升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7.应用:迁移知识,实践创新
最后一步是将所学知识迁移到生活和工作中。鼓励学生将所学创业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如参与创业项目、创业大赛等。通过实践应用,学生不仅能够巩固所学知识,还能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创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数字赋能,打造数字化课堂:数字化工具的充分应用
1.数字工具应用:充分利用智慧课堂平台、火种节小程序及EECN数字化工具包,为每位学生绘制学习数字画像,增强课堂互动性,实现个性化教学。火种节小程序更是成为学生线上线下团队协作、项目孵化与成果展示的得力助手,通过互评互粉机制,促进生生、师生间的深度交流。通过EECN数字化工具包中的BINGO九宫图、疯狂小八(发散)、Me-We-Us、4F反思、测试表单、I like&l wish等数字化、结构化、信息化电子表单,训练学生创新创业的个人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2.AI辅助创意:在数字化教育浪潮中,鼓励学生运用AIGC技术辅助产生项目创意、创意产品原型设计,将人工智能融入教学,打造未来教育的智慧课堂。
(三)思创融合,深化课程思政:“123”课程思政体系
1.“123”课程思政体系:围绕立德树人核心,构建以创业意识、创新意识为两翼,创新精神、工匠精神、团队精神为三层输出的课程思政体系。通过实践体系与课程思政的深度融合,实现从知识传授到价值引领的转变,培养明于道、敏于行、精于工、匠于心、工于巧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
2.构建课程思政案例库,打造全方位、立体化浸润式课堂:在课程各环节巧妙融入思政元素,如通过讲述中国共产党百年创业史培养团队精神和爱国精神,以“四渡赤水”案例解析创新思维,以华裔女孩发明“拥抱”等真实案例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共情能力。
三、改革成效显著
(一)学生反响热烈,成果丰硕
问卷调研显示,2023级921名学生中,97%的学生对教改后的课堂形式表示高度满意,认为其既有趣又有效。课程目标达成度达到86%,综合成绩优良率提升26%,学生参与创业大赛的意愿激增36%。
课程培育出袁坤、张洪中等众多创业典型,学生在各类创新创业大赛中屡获佳绩,包括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铜奖2项、湖北省多项大赛奖项及校级荣誉。
(二)教研成果丰硕,影响广泛
教学改革与科研取得显著成果,包括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项,省级教科研课题3项,校级教研项目6项,创新创业教育成果奖1项。同时,获得国家专利1项,公开发表期刊论文11篇,参编教材3本,并在创新创业大赛中斩获国家级奖项1项,指导国家级、省级大创项目4项,有力推动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
四、个人心得体会
回顾这次参与2024年教师教学讲课竞赛的整个过程,深感荣幸与激动。能够与众多优秀教师同台竞技,共同探索教育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是职业生涯中一次极为宝贵的经历。
首先,要感谢学校和管理学院对教师开展教学改革探索的支持与鼓励。正是有了这样的环境和氛围,老师们才能够勇于尝试、敢于试错、敢于创新。在体验式七步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深刻感受到了多元教学方法融合带来的强大力量。无论是案例导入、情境模拟、知识体系可视化呈现,还是体验式学习、反思与对话、知识应用,每一个环节都紧密相连、环环相扣,共同构成了一个全方位、全过程、情景化、信息化的教学体系。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也促进了他们的深度学习和全面发展。
同时,数字赋能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也让教师受益匪浅。智慧课堂平台、火种节小程序及EECN数字化工具包等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不仅增强了课堂的互动性,也实现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全面跟踪和个性化指导。这些工具的应用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也为我提供了更多的教学资源和手段。
在思政融合方面,构建的“123”课程思政体系也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将思政元素巧妙融入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实现了从知识传授到价值引领的转变,努力培养出一批既具有扎实专业知识又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高素质人才。
展望未来,将继续秉承“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学为使命”的教学理念,不忘初心,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无论是在教学实践的探索中,还是在科研领域的深耕里,都要以饱满的热情与不懈的努力,书写着属于自己的教育篇章。相信在学校的支持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学生的成长成才贡献更多的力量,也为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添砖加瓦。
个人简介
黄绢,湖北荆门人,中共党员,硕士,讲师。管理学院、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研究中心教师。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MPA)硕士专业。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SYB创业培训讲师。曾获武汉市职业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校级“三全育人”先进个人、“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十佳辅导员”、“优秀教育工作者”“校级教师讲课竞赛三等奖”、“创新创业教育成果一等奖”等荣誉。公开发表期刊论文11篇,参与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建设1项,主持、参与省级教、科研课题3项,校级教研项目6项,获批国家专利1项,参编教材3本。指导学生团队荣获湖北省第二届公益助农创业大赛总决赛一等奖、指导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1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3项,指导学生获得校级创新创业大赛奖励5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