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师德师风

师德师风

当前位置: 首页 >> 师德师风 >> 正文

【课程思政大练兵 优秀教师教学展示系列报道之十】

发布日期:2024-09-11    作者:     来源:     点击:

编者按:为迎接第四十个教师节,聚焦“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主题,根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 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等文件精神,学校推出“课程思政大练兵 优秀教师教学展示系列报道”,旨在宣传在教书育人方面率先垂范的优秀教师,充分发挥优秀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引导广大教职工坚持教育家精神培育涵养、坚持教育家精神弘扬践行、坚持教育家精神引领激励,不断提升教书育人能力,为把学校建设成为全国一流民办大学而努力奋斗!

《园林植物育种学》参赛课程经验分享

2024年教师教学讲课竞赛高级职称组三等奖获得者—园林园艺学院 李鸣凤

一、《植物育种原理》课程简介

《植物育种原理》是以遗传学为理论基础,以植物育种方法为主要技术,以重要目标性状选育为核心知识技能的一门创造性课程。本课程通过引种、选择育种、杂交育种等常规育种方法的理论与技术,结合倍性育种、诱变育种、生物技术育种等育种新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方法,明确园林植物育种的目标及其特点,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遗传育种知识,对常见园林植物进行合理的遗传改良。

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够全面掌握植物育种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基本育种方法和技术,了解园林植物育种的最新进展和卡脖子问题,学会应用植物育种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植物育种中的实际问题,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农为国本、爱国、爱农情,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和责任担当意识。

二、《植物育种原理》课程教学经验

本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始终突出和贯彻“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坚持“一条主线贯穿的混合式双螺旋”教学模式。“一条主线贯穿”是指将“立德树人”贯穿教学始终,一方面通过育种新闻和育种故事等进行科教兴国教育,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和责任担当意识。另一方面通过前沿文献和课本育种中的知识点,如遗传和变异、个体和群体等,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

根据学情基础和授课内容特点,使用BOPPPS教学设计和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交叉进行教学。把国家的卡脖子问题与身边园林植物遇到的问题自然的融入到授课内容中,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例如,在课程中引入“农文旅融合油菜花开引客来”,引导学生思考彩色油菜的育种方式;通过对比“世界饥饿人口”和“中国脱贫攻坚取得最终的胜利”,同时与“袁隆平院士的杂交育种”的成就相结合,来展示育种的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育种技术,激发学生在不断的发展中探索。

三、《植物育种原理》课程建设成效和个人体会

BOPPPS教学设计和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主要针对“以学生为中心”合理设计参与式学习过程,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解决了教学中“学生课堂不活跃,兴趣低”等问题,由实际问题来驱动学生去思考和分析,从而提出解决办法。这个过程中设计的提问、抢答、分组讨论等参与式学习活动增加了教学互动,知识点和当前育种问题结合,增强了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师多元教学工具的利用,使学生学习的过程资料更清晰具体。学生在课前课后可以自主选择图片、视频、文字等各类的资料,反复阅读,观看,拓展知识结构,自己安排时间学习,自主化、个性化学习和发展,同时学生与教师的交流方式的多元化促进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也使得学生的教学成果能立刻的反馈给老师,促进老师进行进一步的改善。

课程思政以及行业政策的解读,能够帮助学生厚植爱国情怀,练就兴农本领,提升对本专业的认同,增强对本课程的重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个人简介

李鸣凤,华中农业大学植物营养学博士,讲师,中国共产党员,园林园艺学院教工党支部书记,教学质量优秀,多次被学校评为“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植物生理学》获批为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主持省级课题1项、校级课题2项,指导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训练项目1项,发表教学及科研论文16篇,其中第一及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2篇,EI会议论文1篇,中文核心期刊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