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年师德标兵 刘磊磊
编者按:为庆祝第40个教师节,充分展示新时代高校“大国良师”形象,着力营造尊师重教环境氛围,引导广大教师深刻领悟教育家精神的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坚持教育家精神培育涵养、坚持教育家精神弘扬践行、坚持教育家精神引领激励,争做新时代“四有”好老师。近期学校开展了师德标兵、师德先进个人评选工作,通过展示武生院师德师风优秀事迹,形成优秀人才争相从教,优秀教师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加快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为推动我校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刘磊磊,男,湖北孝感人,理学博士,硕士生导师。博士期间基于细胞和分子水平研究Bt毒素和毒素受体作用关系,在国内外知名杂志发表期刊20余篇。2017年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资格,赴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自然与农业科学学院细胞生物学和神经学实验室访问学习,从事基因编辑和Bt受体蛋白研究等工作。2019年于武汉生物工程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任教,主讲《动物细胞工程》《植物细胞工程》等课程,课堂风趣幽默、富有热情,深受学生喜爱。2020年获批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2021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湖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各1项,2022年获批校级自然科学重点项目以及以第一参与人身份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各1项。2020年3月刘磊磊同志担任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物技术教研室党支部书记,同时身为一线教师先后承担班主任、生物技术专业学业导师等工作。工作期间,注重学习提高,工作认真负责,爱岗敬业,踏实奉献。先后荣获武汉生物工程学院“青年科技标兵”“师德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教师”等,个人事迹曾被《湖北日报》《长江日报》等主流媒体宣传报道。
1.科研热情,躬耕一线。在武汉生物工程学院生物工程专业本科毕业后,我有幸获得了在贵州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和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攻读动物学硕士和博士学位的机会。在毕业时,有几所省属公办本科院校也向我表示了兴趣,但我选择回到母校,期望借助有力平台继续从事“幺蛾子”研究。
在华中师范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我的科研项目主要关注斜纹夜蛾、甜菜夜蛾和草地贪夜蛾。2017年5月,幸运地通过专家评审,我获得了国家公派留学资格,并得到了国家留学基金委的慷慨支持。同年9月,我前往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深造,在那里,我继续从事草地贪夜蛾Bt毒素受体研究以及优化基因编辑Crispr/cas9技术,这些都是基于我之前的研究经历。草地贪夜蛾、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都是世界各地对农业构成严重威胁的三种灰翅夜蛾属昆虫,它们具备迁飞能力和杂食性。草地贪夜蛾最初源自美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后来传播至墨西哥、美国和加拿大。联合国粮农组织将其列为全球预警的重大农业害虫,国际农业和生物科学中心也将其评为世界十大植物害虫之一。
2018年9月,我回到华中师范大学继续完成博士学业。正好在同年8月,联合国粮农组织向全球发出了预警。2019年1月18日,草地贪夜蛾已从缅甸入侵到中国,随后在4月份相继侵入广西、广东、贵州、湖南、海南,并在5月份快速扩散至福建、湖北、浙江、四川、江西、重庆、河南等地。面对我国粮食产业受到的威胁,我们加快了之前的研究进度。在7月份,我成功完成了以《受体介导的三种灰翅夜蛾属昆虫对Bt毒素敏感性差异分子机制的研究》为题的博士论文。回校后的两年里,基于先前的研究,我先后获得了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以及湖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1项。在这些项目的支持下,我申请了多项发明专利,并撰写了相关论文。
2.不忘初心,扎根基层。在2020年7月,我们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党总支按照学校党委有关基层党支部换届选举工作的要求,针对生物技术与生物化学教研室的情况,设立了党支部,并严格按照“一好双强”的标准,推选了我作为党支部书记。我在这个职务上找准了结合点,积极实践“三多”工作模式,努力推动教师党支部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相互促进,感谢学校党委授予该支部“先进党支部”荣誉称号,并荣获“优秀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荣誉称号。在引领生物技术和生物化学教研室党支部的工作中,我们认真开展各类专题学习、对照党章找差距、主题调研、组织生活会等活动。同时,我们积极开展“为师生办一件实事”活动,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每年,我会组织几位青年博士教师为考研学生讲解备考技巧、目标院校选择和冲刺阶段的复习方法,并为其他年级有志于考研的学生提供报考思路和方法指导,现场解答了考研学子的诸多疑问,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特别是在特殊时期,为了做好线上教学工作,我们充分利用线上资源课进行知识补充,帮助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及时进行答疑指导,为学生提供信息支持至关重要。我们充分发挥同头课程教学团队集中指导和分类辅导的重要作用,这对于生物技术和生物化学教研室党支部来说是一项重要工作。我会定期回复平台论坛上的提问帖,有针对性地参与课程话题讨论,这已成为我们日常的必修课。在科研楼Bt抗性研究团队中,除了每周开展课题组会讨论科学前沿热点问题外,我们还定期在午饭后的时间聚齐课题组同学进行短会讨论实验,课余时间几乎都是在科研楼实验室度过的。即使在炎热的暑期,我也愿意与留校学生一起做实验、一起打磨竞赛本子,度过充实而有趣的夏日时光。
3.热衷教学,潜心育人。在我着眼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时,我深刻认识到教育教学的重要性,同时将培训中学到的理论和经验积极运用到实践中。我为学生建立了互助监督学习小组网络,旨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他们能够在学习过程中互相帮助和监督。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我对作业进行分层,并采用“自读作业本”的方式,让学生在预习、质疑、探究和感悟能力方面得到充分发展,培养他们在预习、上课和复习阶段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在理论和实践教学中,我始终保持认真备课的态度,不拘泥于教材,广泛查找资料,积极动手制作课件,力求让教学内容既有趣味性、教育性,又针对性和实用性,以此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文明礼仪。
身为学术导师,始终坚持严谨的学术态度和高尚的师德品质。与学生坦诚相待,关心他们的成长与发展,对每一位学生都尊重其独特性,耐心倾听他们的困惑和需求,并积极给予指导和帮助。在教学中,我持续尝试创新的教学方法,例如引入案例教学、团队合作项目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观点,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考能力。意识到创业创新对学生的重要性,我在课程中增设创业模块,并邀请企业家和创业导师到课堂分享经验,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创新创业项目,并为他们提供专业的指导和资源支持。我积极参与创新研究项目,不断拓展学科领域,为学生提供最新的学术前沿,同时也鼓励他们参与研究项目,培养他们的科研兴趣和实践能力。除了在学业上关心学生,我也注重学生的综合发展。我定期与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和职业规划,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让他们在大学期间能够全面成长。
在学校举办的“人生赢在双自双创路上”圆桌沙龙活动中,我积极参与,鼓励学生积极投身创新创业,我还录制了《理想·前途·人生》主题演讲,为新生提供宝贵的学习资源。通过线上线下的各类育人活动,我承担了学院的多项工作,以激励学生志存高远,珍惜大学生活。在考研交流活动中,我积极参与或举办各类讲座、心理疏导交流会、模拟面试等,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解答和帮助,不仅解答大四学生考研冲刺阶段备考中的疑惑,也为其他年级有志于考研的学生提供报考思路和方法指导。这种精准发力、主动作为的做法,得到了学生们的普遍认可和受益。
通过这些考研交流活动的开展和老师们的努力,我们学院的考研率逐步提升,我深感自己还需不断进步和学习。因此,我们将继续谦虚钻研,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贡献更多的力量。我相信通过持续不断的努力,我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让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取得更加优秀的成绩和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