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生教字〔2021〕50号
各学院、各班级:
为顺利开展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课程补考、缓考、重考工作,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考试课程、参考对象及学分性质
(一)补考、缓考
1.考试课程
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正常考试中,开展考试的必修课,含公共必修课、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专业限选课(下同)。
2.补考对象及学分性质
上述考试中成绩不合格的学生;其中因考试违纪、舞弊取消补考资格,以及无故缺考的学生不得参加本次补考;经补考成绩合格的学生,成绩以60分记录,毕业时该课程学分为“非正常考试获得学分”。
3.缓考对象及学分性质
上述考试中按相关要求办理缓考手续的学生;经缓考成绩合格者,记录正常考试成绩,毕业时该课程学分为“正常考试获得学分”。
(二)重考
1.考试课程
学校所开设的必修课再次开设考试时均可组织重考。
2.重考对象
在校生自入学起至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期间,因各种原因(含违纪、舞弊、缺考等)导致必修课考试成绩不合格,均可参加重考。
3.学分性质
经重考成绩合格者,成绩以60分记录,毕业时该课程学分为“非正常考试获得学分”。
二、报考流程
(一)补考、缓考
补考和缓考数据由教务处考试中心审核并导入教务系统补考管理模块,各学院于9月1日前从教务系统导出补考数据,发各班级核对后安排考试。
(二)重考
1.考生登录本学院网站,查询本学院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课程补考、缓考、重考考试计划;
2.考生登录教务系统,查询本人全部学期课程成绩,并根据本学期考试计划填写《课程重考申请汇总表》(详见附件1),确保信息填写完整、准确。
3.各班以班级为单位于9月6日前将《课程重考申请汇总表》交各学院教学秘书处。
三、工作安排
(一)考试组织工作
1.9月1日前,公布本学院必修课程考试计划;
2.9月8日前,将统考课程和大学体育参考数据(含电子版)交教务处考试中心;
3.9月10日前,由辅导员到学生所在学院领取考试通知单,并将考试通知单及时发给考生本人,无考试通知单者不得参加考试;
4.9月11—12日,各学院组织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期末必修课程的补考、缓考、重考工作,其中9月11日组织公共课考试,同头课程的考试工作由开课单位统一组织实施。
(二)成绩登录工作
1.9月18号前,各学院组织教师完成阅卷工作,按规定格式填写《学生补考、重考、缓考成绩登分表》(详见附件2),填写并签字后交本学院教学秘书处,并指定相关老师于9月29号前将学生成绩录入教务管理系统。
2.9月30日前,各学院将《学生补考、重考、缓考成绩登分表》一式两份,按专业、年级、班级整理好,一份交(留)学生所在学院存档,一份交教务处考试中心备案。
四、相关要求
(一)各学院要高度重视本次考试工作,按照时间安排做好考试准备工作,及时将相关信息传递给学生,做好考试数据的核对与统计工作,确保考试正常进行。
(二)合理安排考场。所有考试必须安排在教室进行,每场考试安排2名监考教师;笔试(含手机在线考试、实践课笔试),原则上大中教室不超过60人,小教室不超过30人,每个考场不少于20人(参考人数小于20人的课程原则上采取多课程合并考试);非设计类实验操作考试,每场考试不少于15人(参加考试人数小于15人除外),根据仪器设备台套数,每场考试可分2~3个小组轮流考试;设计类操作考试以学院报送考试改革方案为准;上机考试一般以机房可容纳学生数量为准。
(三)科学设置考试时长。原则上理论课笔试时长为100分钟;实验课笔试为60分钟;上机考试为60~100分钟;非设计类操作考试根据其复杂程度每轮(小组)考试15~30分钟;在线考试时长原则上不超过60分钟,题量较大且有主观题的可安排100分钟。
(四)请各学院根据学校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本次考试考务工作手册,任务要明确到人,考务工作手册的纸质版(含电子版)于9月9日前交考试中心。
(五)请各学院做好本次考试的考风考纪教育工作,并要求参加考试学生进场时务必带齐考试通知单、学生证(图书借阅证或身份证),两项缺一不可,证件不符合要求者不得入场。
五、其他
(一)校内开设的选修课(专业任选课、公共选修课),考核不合格或因各种原因未参加考试的学生,原则上不安排补考、缓考、重考,如有特殊情况报学校审批后执行;学生可通过重修同一课程或其他课程性质相同的课程,获得毕业所需公共选修课和专业任选课学分。
(二)本次考试工作有教务处组织实施,教务处考试中心联系方式:89641611,联系人:余老师。
(三)其他未尽事宜将另行通知。
附件1:课程重考申请汇总表
附件2:课程成绩查询学生端操作指南
附件3:学生补考、重考、缓考成绩登分表
附件:下载
教务处
2021年8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