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
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设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器人工程、汽车服务工程3个本科专业和机电一体化技术、机电设备技术2个专科专业。其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2017年获批荆楚卓越工程师协同育人计划、2019年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2020年获批教育部“1+X证书制度”高中级数控车铣加工证书试点单位、2024年获批湖北省优秀基层教学组织。
学院建有工业机器人、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电工电子、液压与气压传动、工业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普通金工、单片机智能控制、数控加工、智能制造等10多个专业实验实训室。与蒙牛乳制品有限公司、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湖北芝友机电工程有限公司、武汉久源电力有限公司、加多宝集团、湖北三环汽车方向机有限公司、广州保伦电子有限公司、丘钛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建立了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与广州粤嵌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共建“卓越工程师班”,在广东、江苏、浙江等地建设了30余个稳定的校外实习与就业基地,构建了稳定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
学院秉承“踏石留印,抓铁有痕”院训,着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涌现出了“全国乡村振兴先锋青年”“湖北青年五四奖章”“湖北向上向善好青年”王旭,“湖北省技术能手”“湖北省青年岗位能手”袁伟程,入职世界五百强企业研发岗的丁明刚、葛畅等一批优秀大学生典型。近年来,百余人考入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全国知名学府深造。毕业生主要在机械制造、电子技术、交通运输、现代服务等行业从事产品研发、技术管理、生产管理、设备管理与维护等工作,受到用人单位好评。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学制四年,授工学学士学位)
专业优势与特色:构建形成了符合国家教学质量标准要求的基本型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协同育人“3+1”型人才培养模式、“1+X证书制度”工匠型人才培养模式,可满足国民经济各行业对机械设计制造类、电子工程类人才的需求。
主要专业课程:机械原理、机械设计、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数控编程、工程材料及热处理、机电传动与控制、液压与气压传动、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机械工程控制基础。
毕业生就业领域:在机械设计制造、电气自动化、现代生产服务等行业,从事机电产品设计开发、智能制造、机电设备调试、科学技术研究等技术岗位。
汽车服务工程(本科,学制四年,授工学学士学位)
专业优势与特色:本专业适应经济社会汽车产品生产组织、产品市场开发和质量监测管理等发展需要,拥有汽车结构拆装、检测与诊断等实训室,与长城汽车有限公司、东风岚图汽车公司、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乘用车公司等知名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着力培养学生汽车生产制造、检测与诊断、保险与理赔、营销与评估、维护保养及技术支持等方面的实践能力。
主要专业课程:汽车构造、汽车理论、机械设计基础、电工电子技术、汽车电控原理、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汽车保险与理赔、液压与气压传动、汽车营销等。
毕业生就业领域:在汽车生产、销售、流通、维保等企业,从事汽车的检测、维修、营销、管理及汽车技术服务、汽车保险与理赔等工作。
机器人工程(本科,学制四年,授工学学士学位)
专业优势与特色:本专业具有很强的前沿性、综合性和实践性,主要学习机器人学、工业机器人和智能控制等基本理论,系统接受工业机器人结构设计、调试和系统分析的基本训练,掌握工业机器人的应用技术,培养学生对工业机器人、仿生机器人的系统调试、维护和保养能力。
主要专业课程:机械设计基础、传感器原理及应用、电子技术基础、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工业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计算机控制技术、机电传动技术、液压与气压传动、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工业机器人维护、工业机器人在线编程、工业机器人仿真应用、工业机器人工程应用等。
毕业生就业领域:面向智能制造和社会服务等领域,在工业机器人研究开发与应用的企事业单位,从事工业机器人产品开发、编程调试、生产管理、设备维护、在线编程以及工业机器人自动生产线设计与应用等工作。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科,学制三年)
专业优势与特色:通过普通机床和数控机床实训、工业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实训、液压与气压传动实训、电器维修实训等,培养学生机电设备的使用和维护能力以及机电一体化产品实操能力。
主要专业课程: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工程材料及热处理、电工电子技术、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检测技术基础、机电传动控制、液压与气压传动、数控编程、机电一体化技术与应用。
毕业生就业领域:在相关技术领域从事机电产品的制造、维修与保养、生产管理、营销,自动化生产设备的安装、调试、检测、运行、维护和管理,供配电系统的安装、调试、运行与维护等工作。
机电设备技术(专科,学制三年)
专业优势与特色:通过金工实训、普通机床实训、汽车发动机实训、汽车美容实训、电器维修实训,培养学生机电设备和汽车维护、保养的实操能力。
主要专业课程: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电工电子技术、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测量与公差配合、液压与气压传动、工业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汽车构造、汽车检测、汽车电器、汽车维护与使用等。
毕业生就业领域:从事机电产品和汽车的性能检测、故障分析,汽车整车及配件的销售和维修,机电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管理等工作。
软件工程学院
软件工程学院设有软件工程、大数据管理与应用、数字媒体技术3个普通本科专业、软件工程技术1个职业本科专业和软件技术1个专科专业。学院获批省级教科研项目10余项、省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1门;教育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项目和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6项;湖北省高校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和服务外包人才培养(训)基地。
学院拥有一批由教授领衔、青年博士及讲师为骨干的教师团队。现有教师中教授及博士学位教师比例超过20%,来自华为、银联等知名企业的双师型师资占比突破30%。学院设有大数据、软件工程、人工智能、计算机系统结构、信息管理、计算机软件、计算机应用和计算机网络等实验室,建成了“大学生科技创业基地”“大学生数学建模基地”。学生近年来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赛事中获奖180余项。
学院重视产教融合,积极推进校企协同育人,与武汉盛世蓝鲸科技有限公司、软通动力信息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研华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广东保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荆门分公司、昆山科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珍岛集团等多家省内外上市公司和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部分优秀毕业生进入IBM、华为、阿里巴巴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并成为技术经理或技术骨干,人才培养质量受到社会广泛好评。一批本科毕业生考取了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双一流”高校硕士研究生。
软件工程(本科,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专业优势与特色:依托国家级长河筑梦众创空间“互联网+”技术平台和省级实习实训基地等,引进校企合作技术专家和“双师型”教师,引入企业项目案例、企业研发环境等资源,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
主要专业课程: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软件工程、Python语言程序设计、Java程序设计、工程经济学、团队激励与沟通、离散数学、数据库原理、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等。
毕业生就业领域:在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互联网企业领域从事大数据信息系统的建设、管理、运行、维护以及数据驱动的决策支持等方面工作等工作。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本科,学制四年,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专业优势与特色:课程体系聚焦“数据科学+技术应用”双主线,拥有校企共建实验平台及多个校内外实训基地,开发电子商务、社会平台、交通大数据共计500多个实验项目以及可支持Hadoop、Spark、R语言、SAS、Python语言、大数据等实战项目,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主要专业课程:管理学原理、数据库原理、Python语言程序设计、大数据技术、数据可视化、决策支持系统、机器学习、数据挖掘、商务智能等。
毕业生就业领域:可在政府部门、事业单位、科研机构、大数据相关企业或行业等从事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管理、数据分析、数据可视化、大数据应用系统软件开发等工作。
数字媒体技术(本科,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专业优势与特色:围绕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提升,校企合作开展虚幻引擎等技术订单班及项目式教学,组织学生参与相关企业的影视动画制作、交互式系统、新媒体应用、游戏软件开发等多个项目训练。
主要专业课程:数字媒体概论、多媒体技术、数字图像处理、设计思维、UI交互设计、影视编导与制作、Unity3D游戏开发、Web前端开发、动画与特效设计等。
毕业生就业领域:可在各类媒体机构及企事业单位从事影视动画设计与制作、多媒体软件开发、交互式系统设计与开发、虚拟现实产品开发、广告设计、数字媒体、游戏设计与开发等工作。
软件工程技术(职业本科,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专业优势与特色:深度对接产业需求,构建 “岗(岗位标准)课(课程体系)赛(技能竞赛)证(职业证书)创(创新创业)” 五位一体融合育人模式。依托校企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实验技术平台等,引入企业真实项目案例,由企业技术骨干与校内“双师型”教师共同实施项目化教学与岗位实习。强化工程实践与项目管理核心能力培养,毕业生具备扎实的技术功底和职业素养,能快速适应岗位需求。
主要专业课程:移动应用开发、软件工程、Python语言程序设计、Java面向对象编程、软件测试技术、前端框架技术、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等。
毕业生就业领域:主要在互联网、金融科技、智能制造等领域,从事软件开发工程师、软件测试工程师、系统架构师、技术项目经理等岗位工作;主持或参与企业数字化转型项目,承担需求分析、系统设计、代码开发、部署运维等技术支持工作。
软件技术(专科,学制三年)
专业优势与特色:与企业共建“人力资源提升项目”,采用“工学结合、能力递进”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实现 “实验技能、专业技能、工程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全过程的校企融合,培养学生学习新软件和新技术的能力,程序设计与程序分析以及应用软件开发的能力,运用计算机软件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移动互联网应用与开发的能力。
主要专业课程: C语言程序设计、软件工程、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设计模式、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等。
毕业生就业领域:在移动运营、手机应用开发、手机终端制造、网站维护等领域工作,也可在移动互联网行业的公司从事软件开发、软件测试、手机游戏设计、软件服务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