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工作动态

工作动态

当前位置是: 首页 -> 工作动态 -> 正文

【校园时评】能力为王,有活才是硬道理!—— 写在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有圆满收官之际

作者: 发布时间: 2025-09-24 浏览次数:

能力为王,有活才是硬道理!

——写在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有圆满收官之际

余毅 2025年9月24日

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昨晚落下帷幕,堪称技能领域的“群英会”:既有来自同济大学的博士研究生、哈工大的教授,更有众多硕士研究生、本科生和职业院校学生。不同学历背景的选手同台竞技,尽显技能魅力。348名选手斩获佳绩。

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当前,我国高技能人才虽已超6000万人,但面对智能制造、数字经济、养老护理、匠心传承等领域的发展需求,技能人才供需矛盾仍较为突出。不少企业在大赛现场直接“抢人”,不再紧盯“名校标签”,反而主动与重视能力培养的高校签订定向培养订单—-这是市场渴求高素质技能人才的生动体现。

大赛不仅展现了新时代技能人才的卓越风采,更凸显了“一技之长”在强国立业中的关键价值,其传递的理念与我校以“培养具有‘自立自强、创新创业’校训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定位高度契合。

长期以来,“高考、上大学、当白领”的单一路径认知,让不少人忽略了技能成长的可能性。而大赛中,“山村放羊娃”成长为机电工程师、迷茫少年蜕变为汽车技术能手的鲜活案例,印证了“凭手艺出彩、靠技能圆梦”的人生新选择。这与我校的育人理念不谋而合:学校始终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特长规划发展方向,通过技能竞赛、创新创业项目等平台,为学生搭建展示才华的舞台。

事实上,武生院不少学子毕业后,已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能力为王”、“一技之长走天涯”:有的凭借扎实专业技能成为企业技术骨干;有的通过自主创业带动就业,在各自领域崭露头角,成长为“大城工匠”。校友朱会营获评“上海市首席技师”,并荣获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校友鄢圣敏主研育成“强再生力—弱光/光高效型”等多个杂交水稻新品种,该品种不仅实现增产5%,解决了产量不稳定问题,还能适应无人机直播的轻简化栽培模式,累计实现经济效益8.95亿元。作为新时代扎根川南大地的“新农人”,他先后荣获“全国乡村振兴先锋”“四川省五四青年奖章”。武生院还有很多这样的优秀校友。

围绕培育高素质“双自双创”(自立自强、创新创业)应用型高技能人才,我校将继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与行业企业的深度合作,引进优质教学资源,让学生在专业学习中练就过硬本领。无论是本科阶段的应用型专业实训,还是高职高专的技能专项培养,均紧扣市场需求,助力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为未来就业创业筑牢根基。

学校和社会都需要进一步转变“重学历、轻技能”的传统观念,共同营造尊重技能人才、崇尚工匠精神的良好氛围。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凭借过硬的技术技能,同样能开辟事业新天地、绽放人生光彩,以扎实本领为国家发展、社会进步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