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化学药品毒副作用不断出现,药源性疾病日益增加,以及生化药品研制成本昂贵等问题的存在,人们开始呼唤要回归大自然,希望用天然药物和绿色植物来治疗疾病和保健。
我国的中药是世界传统医药的主要代表之一。已经有数千年历史的中药,在目前己在东南亚、日本、韩国等国得到广泛应用,美、欧等西方发达国家也逐渐开始重视中医中药。
每年的10月22日为世界传统医药日。1991年12月12日,42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在北京召开的国际传统医药大会上,一致决定将大会的开幕日定为每年的世界传统医药日,并写进《北京宣言》。
今天是第30个世界传统医药日
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
小宣来到了百草园
带大家领略一下中药的魅力吧
荞麦为蓼科植物。金荞麦别名苦荞麦、荞麦当归、荞麦三七、金锁银开等。江西、江苏、浙江称为金锁银开,河南、广东名为荞麦三七,在江西还叫作铁掌头、苦荞头。其性凉,味辛、苦,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健脾利湿的功效。
入药部位:蓼科植物金荞麦的干燥根茎。
性味:味微辛、涩,性凉。
归经:归肺经
功效:清热解毒,排脓祛瘀。
主治:用于肺痈吐脓,肺热喘咳,乳蛾肿痛
炮制方法:
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本品呈不规则的厚片。外表皮棕褐色,或有时脱落。切面淡黄白色或淡棕红色,有放射状纹理,有的可见髓部,颜色较深。气微,味微涩。
紫苏子,中药名。为唇形科植物紫苏和野紫苏的果实。紫苏全国各地广泛栽培。野紫苏分布于华东、华南、西南及河北、山西、陕西、台湾等地。具有降气,消痰,平喘,润肠之功效。常用于痰壅气逆,咳嗽气喘,肠燥便秘。
入药部位:果实
性味:味辛,性温。
归经:归肺、大肠经。
功效:降气,消痰,平喘,润肠。
主治:痰壅气逆,咳嗽气喘,肠燥便秘。
炮制方法:
1、紫苏子:《圣济总录》:“拣令净,水洗过,放干。”《全生指迷方》:“去皮,研。”现行,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干燥。
2、炒紫苏子:《圣惠方》:“微炒。”《疮疡全书》:“去泥,微炒,研末。”《本草述》:“炒香。”现行,取净紫苏子置锅内,用文火炒至有爆裂声逸出香气时,取出放晾。
3、蜜紫苏子:《校正集验背疽方》:“蜜炙微炒。”现行,取炼蜜用适量开水稀释后,加入净紫苏子拌匀,闷透,置锅内,用文火炒至深棕色,不粘手为度,取出放晾。每紫苏子100kg,用炼蜜10kg。蜜炙紫苏子偏于润肺止咳。
4、紫苏子霜:《吴鞠通医案》:“霜。”现行,取净紫苏子炒至曝裂,取出碾碎,用洁布或吸油纸包裹,压榨去油,至油几净,手捏松散成粉,取出研细。紫苏子霜用于脾虚患者。
具有益胃生津,滋阴清热之功效。常用于热病津伤,口干烦渴,胃阴不足,食少干呕,病后虚热不退,阴虚火旺,骨蒸劳热,目暗不明,筋骨痿软。
入药部位:新鲜或干燥茎。
性味:味甘,性微寒。
归经:归胃、肾经。
功效:益胃生津,滋阴清热。
主治:用于热病津伤,口干烦渴,胃阴不足,食少干呕,病后虚热不退,阴虚火旺,骨蒸劳热,目暗不明,筋骨痿软。
中医具有源远流长的历史,与中华民族的文明一样经历了5000多年的时光,是我们的国粹,是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宝贝。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验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为中华民族的繁衍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现代人们逐渐意识到中医对于保健养生、防病治病的重要性。“返璞归真、治未病、防病优于治病”这些中医养生观念越来越受人们追崇,中医养生文化也将随着中华的复兴而焕发出新的魅力,为人类健康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医药学院网宣
编辑:文音悦 、王文杰
文字来源:百度百科
图片来源:颜千惠、余家栋
审核:余家栋 肖亚慧
欢迎投稿:74895585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