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田佩雯 通讯员 程晓璐 叶涛 溪一澳
“哪有什么人生开挂,不过是厚积薄发。”从普通大学生到考研上岸“双一流”高校,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医药学院学生汪喜妍的大学时光,即将迎来新的起点。前不久,汪喜妍收到了中山大学硕士研究生的拟录取通知,未来将在药剂学方向继续深造。

大一时的汪喜妍
谈起大学期间最有成就感的事,汪喜妍说起了自己成功减肥40斤的经历。
青春期,个头娇小的她体重曾达到140多斤,是一个不自信的“小胖子”。2020年,考入大学的汪喜妍在参加新生入学体检时,BMI指数高达31.1kg/㎡,被医生敲了警钟。汪喜妍意识到,“这个体重已经影响到健康了。”于是,汪喜妍为自己定下了减重目标。大学四年间,汪喜妍每天会坚持锻炼一小时以上,并曾坚持半年以上不吃甜品、不喝奶茶。“慢跑从最开始每天两公里,到四公里、再到七公里……一次次突破自己的极限。”汪喜妍说,很多时候,成功就是多坚持一分钟。这一分钟不放弃,下一分钟就会有希望。

大一时的汪喜妍
从最开始跑几步就腿脚沉重、气喘吁吁,到后期一口气可以慢跑一个小时,汪喜妍逐渐爱上了慢跑这项运动。“跑完以后,感觉浑身舒畅,心情也很美丽。”没课的傍晚,她就在宿舍楼旁的健源体育场慢跑,4个月跑了160公里,体重也稳定在了100斤左右,回看手机相册里的旧照片,减重40斤后的她“判若两人”,她也变得自信起来。
自律是人生的态度。除了坚持锻炼塑形外,汪喜妍在大学四年间也保持了良好的作息和学习习惯。入学之初她便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将每天的学习时间和内容安排好;每一节课都认真做好笔记,并在课后进行复习;学完每个章节或主题后,自己总结和归纳,将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结构。
提到考研复习状态,大多人脑海浮现出的是从早到晚记背,甚至睡眠时间都压缩到几小时。但汪喜妍并不是这种“苦行僧”式备考。“与临门一脚相比,功夫花在大学四年的每一个日常更为重要”,汪喜妍说,大学四年是一个不断积累、提升自己的过程。因为考研计划选择的是本专业的学科,所以在大一、大二,专业课学习的关键时期就要打好专业知识的基础。稳扎稳打学好专业课,吃透每一个知识点,备考便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备考的同时,她也没有忘记锻炼身体,每天都会抽出时间去跑跑步,劳逸结合,缓解压力。

该校医药学院党总支常务副书记史丹说,平日里,汪喜妍主动参与学生公寓安全巡查、清洁环境创建及公寓文明行为督导。在《健康用药指导》课堂上,汪喜妍对骨髓捐献有了科学的认知,随后在下一次献血时,她主动要求进行血样采集,加入了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期盼有朝一日能帮助到有需要的人。
“热辣滚烫的大学四年,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一路走来,汪喜妍很庆幸自己四年一直保持自律与努力,也收获了成长,没有枉费青春。在汪喜妍的老家,考上名校研究生的并不多,她平时的努力家人都看在眼里,家人的鼓励和支持也是她最大的底气。“未来的路也会脚踏实地认真地走,不辜负家人和老师的期望”,汪喜妍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