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思政

ZHUANTIXINWEN
首页  >>  专题新闻  >>  五个思政  >>  正文

【第二次党代会专题报道之一】深化改革 创新驱动 聚焦一流专业建设 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日期:2020-12-11 人气:

“到2020年,把学校建设成为人民满意的应用型、开放式全国高水平民办大学”,这是学校第一次党代会报告提出的目标,贯穿了六年来学校学科专业建设和教学内涵建设全过程。生院人以改革创新为火种,点燃了高校内涵式发展的引擎。

  学科建设初显成效,专业特色更加鲜明

  学校目前招生本、专科专业67个,已形成了以理工学科为主干,以财经与管理、人文与艺术为两翼,覆盖教、文、理、工、农、医、管、艺等八大学科专业框架结构体系。学校着力推进“四新”专业建设,充分发挥省级重点学科和优势特色学科群的辐射引领作用,专业整体水平显著提升。十三五期间,启动了“特色(重点)专业建设工程”和“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计划”。目前已建成12个校级一流本科专业,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0个,拥有省级重点学科(生物学)1个,“楚天学者”设岗学科(生物学)5个;获批教育部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1项,“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10个。

1.jpg

图为学生在应用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实验室做实验

2.jpg

图为在解剖学虚拟实验室,医药学院王海梅副教授正在授课

  教学改革不断深化,教育质量稳步提升

  2012年,学校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十三五”期间,学校贯彻落实“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教育根本任务,多次组织开展一流本科专业、一流课程建设思想大讨论,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2018年,学校接受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专家组对学校的办学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进一步坚定了应用型高校办学方向。

  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成效明显。十三五期间,贯彻学校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融合发展办学理念,大力推进校地、校企、校内协同育人,全面优化人才培养全过程,建成校内实践基地100余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300个,“互为三基”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2个,校企共建实验班20余类,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等省级及以上的实践教学平台8个;获批湖北省“荆楚卓越人才”协同育人计划3项,湖北省“3+2”联合培养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试点建设项目3项。

3.jpg

  “卓越青苗”班由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与北京卓越未来国际医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联合创办,以培养适应新形势下创新药物与生物制品行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着重培育具备产品研(投)发、服务临床试验(CRO)工作的复合型技术人才。图为2018年11月,校企为首届卓越青苗班学生颁发结业证书

  专创融合,课程建设成绩显著。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的教育理念,“十三五”期间立项建设33门校级核心课程,24项“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改革专项,100余项教研项目,建成32门校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省级一流课程,《化工原理》获批国家级首批一流本科课程,建成160余门校企共建课程,引进1500余门慕课供学生在线学习。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持续开展“精彩一课”大比武,强化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十三五”期间获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7项,郭漫教师代表学校参加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获全国二等奖;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竞赛,“十三五”期间分获45项和115项国家级和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在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全国高校建筑软件技能认证大赛、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全国大学生智慧供应链创新创业挑战赛、全国商务英语翻译大赛等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创新与技能竞赛中获得1000项奖励,其中国家级350项,省部级以上650项。

4.jpg

图为超星学银在线教学平台“上线”的由赵秀琴教授主讲的《化工原理》

  夯实基础,完善质量保障体系。制定了科学的教育教学质量标准体系,构建了“三线运行、三级考核、三查四评、多方联动”四位一体的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制订了切实保障了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2020年面对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学校全面开展在线教学,建立了“三三制”在线教学保障机制,保障了在线教学质量。健全了基层教学组织在教学管理、教学建设、教学改革等主体作用和示范引领作用,3个教学团队获批省级教学团队称号,4个基层教学组织获批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

  创新体系,优化“双创”教育教学过程。通过双创教育实践探索,构建了双创教育基础课程、通识课程和专创融合课程,形成了一套与学科专业紧密结合,符合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双创教育课程体系。学校除面向全体学生开设与学科前沿、创业基础密切相关的双创教育实践课程共240余门,其中结合校大学生产学研基地(湖北利川)建设,立项建设8门社会实践类一流本科课程。组建校大学生双创俱乐部及院(系)分俱乐部等双创社团,举办各类双创活动,形成了“周周有沙龙、月月有路演、季季有招标、年年有大赛”的创业氛围。学校每年定期举办“长河-阳春杯”“长河-金秋杯”等系列双创大赛,累计参赛创意及实践项目4000余项;2020年,陈恒团队的创业项目《“技术保姆”破解“阳光玫瑰”种植难题——让南方葡萄园增收翻倍的“点金手”》成功摘得“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金奖。

5.jpg

  图为我校教务处、学生处和学院负责人专程到武汉火车站迎接载誉而归的建筑工程学院师生。刘群教授(右六)创建BIM创客园,五年带出114名全国冠军,荣获2020年度“荆楚好老师”荣誉称号

6.jpg

图为“长河杯”双创大赛现场

版权所有 © 2016-2023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学生工作处 鄂ICP备0901857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