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故相推,日生不滞,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医药学院学生工作本着回归育人本质,坚持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这一核心要求,把立德树人,培育“三有”青年贯穿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过程。本学期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有以下几认识。
一、巩固教育成果,坚守初心引领
本学期以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为抓手,坚持培育优良的教风学风,发挥教工、学生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构建党建品牌“初心工程”为平台,开展“‘防疫振国 科技强国’爱国初心工程主题教育”“‘以马哲为灯,行党员之路’初心工程主题教育”等系列党建学习活动,以“师生面对面”校园活动为载体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提升了全院师生的政治认同感。
二、深化团学改革,彰显专业特色
学院围绕全面推进“三全育人”为工作准则,以学院11社团组织为载体,结合专业特色开展了“中药手工皂、香囊、腊叶标本、叶脉书签制作技术实训”“药学知识定向越野赛”“劳动创造幸福寝室文明创建”“中药情书大赛”等51项第二课堂活动。其中“闻香明志!武汉一高校制中药香囊送新生”“武汉一高校学子特制中药香皂谢师恩”分别被楚天都市网、中国新闻网等多家媒体报道转载。借助第二课堂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彰显学科特色,构建起专业的育人载体。
三、培育“三有”青年,树立多元典型
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新青年的重要论述。学院注重学生典型培养,让榜样的力量与时俱进传承发光。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学院涌现出志愿服务、就业创业等多类先进学生典型。其中“陶梦婷:虽然我们还很年轻,但我们有担当”的陶梦婷,“美女大学生试水“直播经济”,义务帮乡亲们带货”的曹敬宜,“翻40余座山挖草药 女大学生居家建“百草园”的杨金梅,“线上线下搭就业桥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3位好室友今成好同事”的岳奇、吴伟、魏襄辉等,分别被教育部网、湖北日报、荆楚网、中国教育在线等重要媒体报道。
四、打造“云文化”场域,营造明朗“云空间”
在应对2020年重大疫情时,云文化作为文化发展的一种新形态,被推向了风口浪尖。“停课不停学”“非必要不出门”是我们的必要选择,开展“网络教学”的同时“网络思政”也成为了应对此次疫情的必然要求。学院通过完善学院网站、建立微信公众号、官Q、窗口宣传等主要传播渠道,将学院的最新动态和典型学生事迹及时推送给全院师生,无形中解决了一批重点学生的疫情后遗症,提升了学院师生整体的信息敏感度,也为后期构建成熟的网络教学、推进网络思政、构建安全教育网、招生就业宣传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开辟了新空间。
新时代,新要求,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因此,高校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引领和实践教育,全力打造有温度、有态度、有意义的团学教育模式,只有抓载体、构平台,才能让学生工作更具实效性,富有时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