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研究

DUIWUJIANSHE
首页  >>  队伍建设  >>  工作研究  >>  正文

退役大学生培育路径探析

日期:2023-05-18 人气:



作      者: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软件工程学院 陈雅兰

发表平台:湖北高校思政网(查看原文

发表时间:2023年4月18日


自2009年国家全面开展大学生征兵工作以来,已有数百万计的大学生相应国召应征入伍,成为我们国家强军兴国的主干力量。同时,随着国家对大学生士兵退役相关政策的不断加持,越来越多的入伍士兵大学生选择在圆满完成保家卫国的神圣使命后重返母校继续学业,成为高校中的一类特殊群体———退役复学大学生。经过在部队的磨砺和学习,淬炼成钢归来,这个群体身上有着很多同龄学生缺乏的优势,他们政治信仰坚定、个人作风良好、意志品质坚强、身心素质过硬,但是,通过一系列调查问卷和谈心谈话之后,我们发现很多退役复学大学生由于长时间脱离校园生活,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人际交往困难、恋爱交往困难、上课听不懂、学业跟不上、就业升学迷茫等等。本文通过分析现阶段退役大学生在心理、学业、就业升学等多方面的困难,寻求帮扶路径,帮助退役大学生健康成长,同时,通过多种“退役大学生+”校园活动,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引领作用。


一、退役大学生复学后遇到的困难


从军营到校园,从军人到学生,学习和生活环境发生变化,身份也在发生变化。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大部分退役大学生重返校园后都遇到了不同程度的适应性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过度自我放松。当兵从军是值得骄傲和宣扬的事情,但对于一些少数刚刚退役大学生来说是逃脱牢笼,重新获得自由,所以他们会报复性享受吃喝玩乐,想去和异性交朋友,过度放松自己,或者只想花时间在自己喜欢的学业和生活,不想让学校和班级以退役士兵的身份束缚自己,奉献精神匮乏,生活作风肆意,没有起到优秀的榜样示范作用。

二是生活环境融入困难。军队里纪律严明、规矩干净,军事化的管理模式也深深地刻入学生的心里。但学校不一样,虽然有一定的规章制度,但大部分的普通大学生生活习惯较为散漫,卫生也没有那么地一尘不染。这样的生活差别导致退役复学大学生很难适应,感觉很难融入校园宿舍生活,慢慢地使其在同学中渐渐疏远,缺少同辈同学朋友之间的交往。

三是专业学习适应困难。在军队的几年里,他们主要以政治教育、军事理论、科目训练和军队事务学习为主,返回校园重拾专业知识,知识结构断裂,专业课程和老师教授的方式不断更新,使得退役大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产生畏学情绪。

四是职业规划不明确。通过调查和谈心谈话,我们发现很多退役复学大学生在军队里吃穿住行都有安排,不用操心,每天只要服从上级指令学习和训练就好,重返校园后,他们要重拾专业知识,过几年就要面临升学或就业压力,对自己的职业规划尚未深入思考,也不明确自己的兴趣、性格、技能以及参军经历对今后发展有何影响,容易感到焦虑和迷茫。


二、退役大学生重返校园的培育工作


(一)不忘初心,永葆军人本色

“军人退伍不褪色”。参军几年,军人精神被融进血液里需要被唤醒,学校可以通过设立退役士兵之家、重温参军誓词、开展老兵故事会、优秀退役军人宣讲、退役军人集体生日会、退役军人座谈会、退役复学新生欢迎会、退役学生寝室挂牌等主题活动,重新唤起军人魂,大力营造尊崇军人、尊重退役军人的浓厚氛围。

(二)心理疏通,融入校园生活

为了提升退役复学学生的适应性,学校要搭建帮扶平台,调研了解退役学生特征,实际了解学生的困难与需求,定期邀请有部队服役经历的军事教师或者武装部老师对学生们进行针对性辅导和心理疏导,提出帮扶措施,排解不良情绪,引导其尽快的融入学校生活,并建立自信,从认知及生活上减少迷茫,帮助退役复学大学生更快融入校园。

(三)学业引导,重拾专业知识

退役大学生尤其是本科学生,对于公共课及专业课的学习适应性较差,从而带来学业的压力较大。学校可邀请专任老师和学习能力强的同学定期开展指导,成立学习小组,开展“一帮一”帮扶,为他们建立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快速适应专业知识的学习,尽快填补专业知识断层,同时建立学业预警机制,关注退役复学大学生的成绩,保证其顺利完成学业。

(四)个人发展,放飞人生梦想

学校要系统地提供国家相关政策咨询服务,开展职业规划教育,让他们及时知晓国家给予退役军人在升学、就业等方面的优抚政策,帮助他们按照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规划,从思想和行动上使得他们可以依据规划去努力、奋斗,让学生对自己今后的发展充满信心,减少就业、升学焦虑问题。


三、发挥“退役大学生+”示范引领作用


(一)退役大学生+宣扬红色文化

续写红色篇章,永远跟党走,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作为退役复学大学生,在部队学习生活几年,他们的思想觉悟较高,国防知识丰富,生活能力较为突出,有着身份优势,他们可以配合并协助学校进行国防安全教育,讲授军队的国防理念、知识、精神,积极宣传征兵政策,通过分享自己的军营生活,继续展现军人风采,让国防教育更接地气,使他们成为大学生自我教育的标杆,更有利于他们增强自信,提升自我。

(二)退役大学生+特色志愿服务

退役复学大学生,除了有较高的政治思想觉悟和政治修养,还有着严格的组织观念和纪律意识要求。学校可以开展特色志愿服务活动,让退学服役大学生担任军训教官、辅导员助理,协助老师完成日常班级和党团工作,也可以参与学校早操带班锻炼,体测训练,还可以开展寝室文明创建活动,带头教授在军队的作息和卫生。成立学校应急救援小分队,继续发挥退役复学大学生的优势与精神,让他们敢于表现自己,乐于奉献自己,在校园里也能继续发光发热,成为同学和老师们心中信赖的“排头兵”。

(三)退役大学生+打造学校品牌

作为高校,可以召集起这些优秀的退役大学生及拟应征入伍在校生,组建起一支充满活力的特殊队伍,全力打造有党味、有军味、有情味的“退役军人之家”,以加强高校退役大学生教育管理为落脚点,以帮扶退役大学生学业及就业为出发点,培育先进典型,树立学院军人榜样,形成学校独特品牌。

综上所述,退役复学大学生是退役军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现代化军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给予特别关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让军人成为社会尊崇的职业。”我们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切实解决好大学生兵返校复学问题,做好这一群体的培育工作,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引领作用,让“红色种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得到更好地生长。



版权所有 © 2016-2023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学生工作处 鄂ICP备0901857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