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 王可欣)“为每一个今天而努力”,她用行动诠释新时代青年的精神与担当。她就是2022-2023年度国家奖学金获得者——来自武汉生物工程学院文学院的李梦雅。
李梦雅,女,共青团员,文学院2021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荣获2022-2023年国家奖学金。曾任校青年志愿者协会实践部部长,现任校青年志愿者协会副主席。本学年专业课平均分91.65分,综合测评位列专业第一。曾获“校五好学生”、“全国大学生普通话大赛”初赛二等奖等奖项及荣誉十余项。
力行践知,用志愿点燃青春火焰
俗话说一半风尘仆仆,一半星辰大海,未必光芒万丈,始终温暖有光。李梦雅也一直努力在志愿服务的领域中散发自己的光芒。
在大学期间李梦雅参与了多个志愿服务项目,多次荣获“优秀志愿者”称号,志愿服务总时长200余小时,她也多次参与组织志愿服务活动30余次,所参与组织的“献血车进校园”活动多次被学习强国、今日头条等媒体所报道,她在志愿活动中不断绽放青春风采。

“青春的火热就是要温暖社会”,身穿红马甲的李梦雅努力奔走于需要她的地方。
在疫情爆发期间,李梦雅坚守在核酸志愿者的岗位上。解封之后,当面对疫情传播范围扩大,感染风险增加时,她没有丝毫退缩,而是和同伴们一起履行好职责,为维护校园秩序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某次活动中,李梦雅曾为一位大爷提供过帮助,面对大爷的不停提问她都耐心解答,在事情解决后大爷向她竖起大拇指夸赞道“社会有你们这样的人在真好!”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可,这让李梦雅倍感自豪。
在假期时,她也主动同当地社区党站联系,参与社区党员下沉,帮助社区工作人员进行疫情返乡人员登记、禁止燃放烟花炮竹宣传、为老人普及反诈知识等工作,努力帮助社区居民解决问题,得到了社区居民们的一致夸赞。
在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过程中,李梦雅也遇到过一些人的不解,甚至是敌意与诋毁,有些人认为她的大学时光都白白浪费在了志愿服务上,但是她觉得“只要能帮助到别人我就很幸福。”


(图为李梦雅参与志愿服务活动)
好学不倦,既是“提问狂人”也是“百事通”
入学两年,李梦雅的专业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连续两年排名专业前十,20余门课程成绩超90分,更是以512分的好成绩一次性通过英语四级考试。
“勤学如春天的秧苗,不见其增,但日有所长。”李梦雅优异成绩的背后是她认真的学习态度和脚踏实地的努力。
在同学眼里,李梦雅是“百事通”,遇到不会的问题、不清楚的作业,大家都会去问她。但李梦雅认为自己更像是个“提问狂人”,她常会在课下和同学、老师探讨专业知识上的问题,平均下来每周都会提问近十次。每次她都带着“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决心,曾有次和同学探讨的时间接近一小时,没有解决心中的疑问她誓不罢休。
在课余生活中,李梦雅积极参与各类专业知识技能竞赛,获得专业知识技能奖项三项。“实践出真知”,她相信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更好地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她用行动践行着文学院“文以载道,学以致用”的院训。


(图为李梦雅部分学习笔记)
慎终如始,顶住巨压获国奖
“天下有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这是同学们眼中的李梦雅。
但是答辩当天,李梦雅在一开始表现得却没有那么“冷静”。当天气温高达28℃,可是她却一直在发抖,“太紧张了,身体控制不住地抖,因为同学们都很优秀,自己的压力很大。”
为了这次答辩,李梦雅做了充分准备。她每天回到宿舍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和手机计时器,不断调整自己的措辞、语速。为了给自己营造一个更紧张的氛围,每次练习她都是站在桌前脱稿讲述不下于10遍,每一遍练习结束后都会询问室友的意见,不断完善细节。
经过一番心理斗争后,李梦雅意识到比起结果参与的过程才更重要,她觉得“就算没有竞选成功,能够从他们身上学到东西也是值得的。”能向更优秀的人学习是她在此次答辩过程中最大的收获。
最终,结果也没有辜负她的付出,她凭借自己的努力从全校两万多名学生中脱颖而出,成功评选上此次国家奖学金。

(图为李梦雅国家奖学金答辩现场)
如今,李梦雅继续投身于学业和志愿服务工作中,她相信“世界上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行远自迩,笃行不怠,她用行动续写今天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