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 黄亚兰)近日,校级教师教学讲课竞赛结果揭晓,文学院教师团队凭借创新教学理念与扎实育人实践斩获佳绩。其中,谭爱平副教授获高级组二等奖,侯晶茹老师获讲师组三等奖,杨霄获新教组一等奖。此次竞赛由我校教务处主办,旨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谭爱平说课
谭爱平的《现当代文学》课程凭借其创新的教学设计和扎实的育人成效,获得竞赛评委的高度认可。该课程立足文学经典,创新构建“基础研读-思辨分析-实践创新”三阶教学体系,将文本细读与时代精神培育有机融合。在教学实施中,谭老师巧妙运用案例教学、小组研讨和创意写作等多元化方法,通过改编经典文本、创作微课视频等实践环节,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创新能力。课程充分体现了“经典性”、“创新性”、“实践性”教学特色,形成了"读-思-创"良性循环,为学生搭建了连接文学传统与现代生活的桥梁。
侯晶茹的《现代汉语》课程立足新文科建设背景,聚焦“以文化人、学以致用”教学理念,创造性融合AI技术破解教学痛点。针对语法知识碎片化问题,她设计“语音—词汇—语法—修辞”四大模块,以岗、证、赛为项目驱动,通过“AI数字人导学+人机对话训练+语篇智能分析”实现知识融通;针对学科逻辑性强、学生批判思维不足的难点,她探索了“问题探究—同伴思辨—信息重构”三阶任务链,结合111个课程思政元素,显著提升学生分析验证能力;面对课程跨时长评价难问题,她创新全程精细化评价体系,依托超星平台实现学情动态追踪,覆盖记忆、探析、创造等六大思维维度。同时,教学成效凸显双元育人成果,体现了我院在AI赋能语言教育的领先探索,为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提供新范式。

杨霄说课
杨霄的《影视编导与制作》课程以AI技术为支撑,深度融合思政教育,突破传统教学边界,获得评委高度肯定。她从课程设计的系统性梳理,到教学方法的创新性整合,再到教学案例的精心挑选,每个环节都深度钻研,极具亮点。尤其是AI技术赋能方面,她将AI运用到全教学过程中,课前通过AI数字人视频解析“焦距构图”等核心概念,结合《典籍里的中国》等案例启蒙学生文化自信;课中通过智慧图谱串联知识点训练学生的系统性思维,课后通过AI助教实时答疑,引导学生分析《觉醒年代》等主旋律作品的叙事策略,并在剧本创作、智能剪辑等实践中融入家国情怀。她的教学充分构建了“基础理论-技术实践-价值引领”三位一体培养体系,既强化学生剧本创作、跨媒介传播等核心能力,又通过角色扮演、版权纠纷模拟等环节深化社会责任与职业道德,实现了从单一技能训练到技术赋能与思政育人深度融合的有机统一。
本次竞赛佳绩的取得,充分彰显了文学院教师队伍建设的培育成效。学院始终将教学能力提升作为核心工程,通过构建"三维一体"培养体系:一是实施"青蓝工程"新教师导师制,为杨霄等青年教师配备资深教授全程指导;二是建立"教学创新工作坊",定期开展AI技术融合、课程思政设计等专题研训;三是搭建教研平台,促进教师教学经验互鉴。学院将持续深化"教学能力提升计划",以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为支撑,打造更具创新力、竞争力的教师发展共同体,为培养新时代卓越教师提供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