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 沈可歆 摄影 何海福 雷佳)教室里除了老师清晰而富有感染力的声音外,只有偶尔翻书的沙沙声和笔触纸面的轻响,学生们聚精会神,全神贯注的听着老师的讲解,如此“沉浸式”的课堂就是李燕老师的中国古代史文学课。

李燕教授《古代文学史》课程
课堂上,李燕首先对上节课的内容进行了回忆和总结,并通过提问调动课堂积极性,精选具有代表性的古代文学作品作为教学案例,让学生更容易学通悟透。接着,她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带领同学们进入到魏晋南北朝时代,深入的了解三国文学和两晋文学,学习文学知识,领悟其时代内涵。同学们积极互动,课堂火热朝天。
古代文学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源与灵魂承载,李燕坚持“学以致用,学做统一”这一教学理念,在课程中融入大量实践环节,如古代文学诗歌创作、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策划等,鼓励学生跳出传统框架,通过批判性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
在开展“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实践中,李燕一直在思考如何用年轻人喜爱的方式传承文化。她通过“卜卦”学《周易》、诗词比赛、辩论赛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通过“古代文学+二次创作”“古代文学+新媒体运营”“古代文学+双创”“古代文学+文创”等多种手段,探索出“教学项目化、作业变作品,作品变产品”的改革路径,鼓励学生产出作品,使学生加深对中国优秀文化的理解。学生除了夯实专业基础之外,写作能力、创作能力、新媒体运营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相关能力得到大幅提升,既提升了学习自信心,也提升了综合素质。
2023级汉语言文学院专业高域同学分享到:“李燕老师的课堂引人入胜,总是能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将古代历史活灵活现的展现在我们眼前。不论是课上还是课下,我们向李燕老师提问,她总能温柔且耐心的解答。”
在课堂之外,她坚持专创融合,知行相促,使学生真正学以致用。在守住第一课堂教学主阵地的同时,抓好校内实践第二课堂、校外实践第三课堂两个载体,指导学生从“重知轻行”向“知行合一”转变,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思、思中学”。并曾荣获第四届“智慧树杯”全国课程思政示范案例教学大赛普通本科教育赛道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