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拓展课程之三《国际贸易实务》
(通讯员 丁秋芸)本学期,经过多次修改和尝试,原本只面向商务英语及英语专业学生开设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终于成功在全校学生中进行推广。这是一门专业性、实践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职业英语课程。
“‘2010版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之船上交货(Incoterms 2010--FOB) ’这堂课完美诠释了《国际贸易实务》的课程主题。”该课程任课教师祝懿婷说,课程要求学生了解FOB的定义、买卖双方的责任、成本、风险的划分,以及实际操作中如何运用该术语。祝懿婷老师将枯燥的理论知识和僵化的外贸条款融入商务事件中,将案例教学法贯穿整节课,一个接一个的案例故事使得同学们仿佛置身进出口公司,而自己就是外贸业务员,十分专业地处理各种商务事宜。
课程一开始,祝老师首先设计了一个贸易场景:中国出口商David将出口成衣给美国进口商Lisa,让同学们讨论在即将开始的长途运输中将会发生哪些事情。同学们积极地投入讨论之中,10分钟后,五花八门的答案随即出炉。随后,祝老师通过PPT动画展示,向同学们讲授了正常情况下对外贸易的运输流程,从而让同学们在进入核心知识学习前,对基础知识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刻的了解。
动画展示FOB定义
接下来,进入了买卖双方义务、成本和风险的划分环节。这个部分既是该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如何让完全没有国际贸易经验的同学们又好又快地掌握这些专业知识呢?祝老师采用了“头脑风暴法”,她让同学们罗列出货物从David的工厂,运送到Lisa的公司途中可能会遭遇的天灾人祸,产生的各种费用以及要处理的各种事宜。同学们七嘴八舌地提出自己的答案后,祝老师将大家分成卖方David和买方Lisa,并选取其中几项,让同学们讨论该由谁承担相应的损失或者费用。同学们产生了巨大的分歧,进而引起激烈争论,大家都认为不应该由本方来承担费用。用这种身临其境的方法,祝老师让同学们体会了国际贸易争端导致的困境,进而引出当堂课的重点,也就是买卖双方义务、成本和风险的划分。在其后的知识点讲解过程中,大家听得聚精会神,因为之前的案例已经让同学们领略到了权责不明对国际贸易的危害。
课程最后,祝老师设计了一个即兴表演的环节,由老师安排一个出口商务场景:合同规定买卖双方按照“…FOB深圳”进行交易,并请同学们分别扮演买方和卖方,即兴演示应该如何行动才算完成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为了让表演生动有趣,同学们还创造性地设置了船主、海关、集装箱货运站工作人员等角色,而其他的同学则来“找茬”,找出整个交易过程中的错误所在。
同学们参与“找茬”
课堂上,同学们仿佛置身于真实的对外贸易情境中,生涩的国际贸易惯例、法律条款也变得平易近人,好像随时可以使用的工具一样信手拈来。祝懿婷老师表示,在当前我校“双创”教育的大背景下,《国际贸易实务》这门英语专业高年级必修课进入了全校学生的视野,这门课程的开设为广大学生的就业和创业提供了新思路,为他们把专业知识和国际贸易结合搭起了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