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放发展理念”指引下的湖北“建设内陆开放新高地”实践
党的十八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到地方考察第一站,选择了开放前沿广东,就是要到在我国改革开放中得风气之先的地方,现场回顾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将改革开放继续推向前进。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我国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地处内陆的湖北,抢抓国家新一轮扩大开放机遇,深入实施开放先导战略,努力把湖北建成内陆开放的新高地。构筑大平台,打通大通道,实行大开放,促进大发展。湖北,由内陆腹地,跃上开放前沿。
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最大货物出口国、第二大货物进口国、第二大对外直接投资国、最大外汇储备国、最大旅游市场……中国对外开放的每一个举动,都牵动着世界目光。“中国的开放大门就像阿里巴巴芝麻开门一样,开开了就关不上了。”2015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美国西雅图出席中美企业家座谈会,面对世界重申开放决心。
当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当世界环境发生新变化,地处中部的湖北,在全国开放新格局中,担当历史新使命。
用历史的长镜头打量昨天,用千载难逢的新机遇把握明天。2012年6月,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坚持开放先导,以开放促改革、促创新、促发展。
敢开放、真开放、先开放、全开放,湖北张开双臂拥抱世界。
中国开放的大门会不会收窄?处在转型调整中的中国会否放慢开放进程?全世界都在观望。
2012年12月,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到地方考察的第一站,选择了开放前沿的广东。
莲花山上,邓小平像前,习近平发出了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明确信号:“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经济进入新常态,开放意义更深远。2013年10月,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将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促进沿海内陆沿边开放优势互补,形成引领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开放区域,培育带动区域发展的开放高地。”
新的开放高地在哪里?新的开放战略,必然引发新一轮开放格局调整。“努力把湖北建成内陆开放的新高地。”省第十次党代会抢抓机遇,把中央决策转化为湖北行动。
打好“长江牌”,激活长江黄金水道,构筑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长江经济带,加速融入国家大战略。
得中独厚,招商引资主动出击,承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抢抓“腾笼换鸟”新机遇。
双向开放,左右逢源,向东开放通江达海好行船,向西开放依托新疆博州打造桥头堡,绘就“一带一路”新蓝图。
看铁路,“汉新欧”国际班列发送量跃居全国第二,武汉加速成为全球货物中转中心。
看航空,40多条国际和地区航线,将遥远的欧洲、北美洲、大洋洲等与湖北一一“拉近”。
看水路,武汉开通至东盟四国集装箱试验航线、至日韩集装箱快线,武汉新港加速建设长江中游航运中心。
武汉东湖综合保税区、黄石棋盘洲保税物流中心获批建设并封关运行,宜昌三峡、襄阳保税物流中心成功获批,武汉阳逻港进境水果、粮食指定口岸投入运营,进口肉类指定口岸获批建设。
截至2015年底,我省已有国家批准开放口岸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2个和保税物流中心4个。武汉成为中部唯一实施外国人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的城市。2015年我省货物进出口总额达到2838.8亿元,比2010年增长75.8%,年均增长11.9%。
开放先导战略,让不沿边、不靠海的湖北,跃上开放前沿。
从历史深处走来的“一带一路”,是合作之路、共赢之路,也是开放之路。
2013年秋,习近平总书记西赴哈萨克斯坦、南下印度尼西亚。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穿越时空,走进今天的发展蓝图。
“一带一路”,把世界的机遇变为中国的机遇,也把中国的机遇转变为世界的机遇。“欢迎大家搭乘中国发展的列车,搭快车也好,搭便车也好,我们都欢迎。”2014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蒙古国国家大呼拉尔发表演讲时说。
“一带一路”,为优势企业“走出去”制定了路线图。2013年9月,省委、省政府印发《推进“五个湖北”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要求:“坚持开放先导,积极承接国际资本和沿海产业转移,支持省内优势企业‘走出去’。”
2013年12月,省委十届四次全会提出,创新“引进来、走出去”的体制机制,创新对外开放平台建设的体制机制。
出访法国、波兰和匈牙利,进军“欧洲心脏”,我省在中东欧地区建立首个国际合作工作站,为企业“走出去”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