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我校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顺利结题

作者:   来源:      发布日期:2016-06-12   浏览:

(通讯员杨学领)近日,科技处接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计划局通知,我校报送的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结题项目顺利通过基金委审核,准予结题。结题项目分别为:洪华珠教授承担的面上项目“棉铃虫营养靶标胆固醇载体蛋白基因的功能、表达及其蛋白结构分析”,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葛晓霞博士承担的青年科学基金“转录因子HB4在柑橘体细胞胚发生过程中的功能解析”。这是继2015年5月药学院院长柯贤炳博士结题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新型双胺基甾体神经肌肉阻断剂的设计、合成与活性筛选”后第二批结题项目。

洪华珠教授承担的面上项目批准经费60万元,研究期限4年。棉铃虫是一种杂食性害虫,在全世界分布广、繁殖快、危害大。由于对棉铃虫投注的防治农药最多,棉铃虫表现的抗药性也最强,可称得上是一种“超级昆虫”。该项目在克隆出棉铃虫一种特殊营养靶标的基因(HaSCP2)全长序列之后,提出深入研究棉铃虫胆固醇载体蛋白及其基因的结构和功能、阐明棉铃虫胆固醇载体蛋白在昆虫体内作用的分子机制,旨在为研发新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防治农业主要害虫的环保杀虫剂奠定理论基础。项目按计划成功解析了SCP-2蛋白的NMR三维结构,提供了棉铃虫胆固醇载体蛋白及其基因结构与功能方面的重要信息,达到了预期目标。研究结果揭示了棉铃虫SCP-2蛋白运输胆固醇的作用机制,为基于蛋白结构的药物筛选提供了试验参数,为创制对环境安全无害的绿色杀虫剂指出了新途径,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项目执行期间,洪华珠研究团队发表SCI收录论文2篇,其中一篇研究论文发表在JOURNAL OF INSECT PHYSIOLOGY(昆虫生理学杂志,昆虫学领域A区杂志),影响因子2.470;另一篇发表于Nature旗下的子刊Scientific Reports。项目在人才培养方面共培养研究生4名,其中硕士研究生1名,博士研究生3名,其中2名博士己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实现了预期目标。

葛晓霞博士承担的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批准经费22万元,研究期限3年。项目以具有强体细胞胚发生能力的伏令夏橙愈伤为研究试材,以从中分离鉴定出的转录因子CsHB4为研究对象,研究主要包括CsHB4基因在柑橘体细胞胚发生过程中的表达分析,CsHB4转基因材料获得及其表型鉴定,CsHB4基因启动子的克隆和表达分析,下游靶基因的分离鉴定。研究结果表明,在具有强体细胞胚发生能力的愈伤组织中CsHB4基因的表达量明显的高于体细胞胚发生能力弱的品种;CsHB4基因在超量表达愈伤系中的表达水平较野生型均有不同程度的上调。本项目获得了胚性发生能力改变的国庆一号转基因愈伤材料,分析其表型、细胞学和生理生化的变化,探明该基因在柑橘胚性能力的获得和体细胞胚发育过程中的确切功能。

期间,葛晓霞研究团队发表研究论文2篇,其中SCI收录1篇(gene,影响因子2.185),中文核心期刊1篇。项目研究过程中,培养了3名优秀的本科毕业生,锻炼了其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项目在科研成果及人才培养方面均达到了预期目标。

两项基金项目顺利结题,与我校良好科研氛围密不可分。我校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5项,批准经费446.6万元,居全国民办高校前列。项目依托于学校应用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和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研平台,各项目研究进展良好。截至目前已有3项顺利结题,为我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后续管理和研究推进起到了良好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