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任务式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英语课堂的构建
——大学英语拓展课程之九《跨文化交际》
(通讯员 陈丽)《跨文化交际》作为大学英语拓展课程之一,是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公共选修课,该课程旨在通过学习跨文化知识,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担任该课程的丁秋芸老师,主要采用了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线上采用微信、qq群、课程群、易班、微课慕课等互联网+手段,线下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翻转课堂、课堂展示、文化导入等模式,线上与线下双管齐下,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督促学生配合教师保证课堂活动的有序进行,同时还可以打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组间互动、组内互动的多维课堂模式,帮助学生实现学习目标。教学过程中每个行动方案都确定其指标来评价,通过量化的数据评估和分析,实现了过程和结果的平衡,对于评价体系而言也是大有裨益的。
图一: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笔者走进《跨文化交际》的课堂时,丁老师正在课堂上组织学生使用非言语交际手段辅助英语展示的活动。据了解,非言语交际是整个跨文化交际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为了提高学生实际操练的能力,丁老师才精心设计了此次课堂实践活动。学生们使用肢体语言配合演讲,用手势强调、身体姿态、眼神交流引起听众的注意力。14级学生周双燕同学谈到,跨文化交际的课堂是我们都非常喜欢也非常实用的一门课,既可以提高同学们的交际能力,也可以培养跨文化意识。
图二:非言语交际展示的现场
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丁老师特地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到学校附近的西餐厅体验西餐礼仪。13级学生樊依燃谈到,以前吃西餐挺随意的,看完了丁老师的演示,感觉西餐吃起来是可以非常优雅的,这对我们以后的就业也是非常实用的。
图三:体验西餐礼仪
丁秋芸老师谈到,近年来英语教学改革如火如荼,但无论怎么改,教学手段永远要服务于教学,永远要以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语言能力为目的,探求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并将其推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