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5000份咽拭子检测 连续40天每天工作10小时
本网讯 身着P3实验服,身处P2实验室,连续40天,每天工作10小时,需完成5000份左右的咽拭子核酸检测。此外,每周还需值两个连续夜班,两个连续白班。这是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2006届校友刘航博士近一个多月的工作状态,即使下班,刘航也不敢回家,而是借宿于实验室。
刘航于东南大学博士毕业后,进入深圳华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工作,现任该公司江苏省副总经理。疫情发生后,他被公司紧急召回,于1月17日到达深圳总部后立即加入抗疫一线工作,被安排进入到“火眼实验室”,承担采集咽拭子样品核酸检测工作。
刘航及团队同事主要承担广东省的疑似病例筛查工作,每日需完成5000份左右的咽拭子核酸检测工作。“工作最大的考验就是为了尽量减少防护服的消耗,一旦进入实验室,只有结束全部工作才能出来。”刘航表示,“新闻报道上说的不敢喝水是真的,在这个过程中,饿了,渴了,都必须忍着,但我们比起一线医务工作者来,这些困难都不算什么。”
刘航介绍说,“火眼实验室”是华大基因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严格按照P2(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设计的专业机构,疫情以来,华大基因先后在武汉、天津、无锡、深圳相继成立了“火眼实验室”,是咽拭子样品核酸检测工作量最大的企业之一。
据了解,近年来,我校与华大基因保持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每年都有大量毕业生在华大基因就业,不少学子经过锻炼成长为业务骨干,据不完全统计,仅生科院就有20余名校友参与不同地区一线检测或支援一线检测的工作。
图为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2006届校友刘航在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