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是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上举行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系统谋划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对包括教育在内的各项事业作出了战略部署。通过深入学习,我深刻认识到,高校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作为一名高校教学管理人员,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必须深入学习领会全会精神,将其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和务实举措。下面,我结合本职工作和审核评估整改提升阶段的重点任务,谈几点学习体会。
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牢牢把握育人方向
全会再次强调,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最本质的特征和根本保证。教务处作为负责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职能部门,肩负着研究贯彻党和国家关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工作方针政策的重要职责,就是要将党的领导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各环节。一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不断健全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日常思政协同育人机制,系统推进课程思政提质增效,着力打造一批示范性强、育人效果好的课程思政示范项目,确保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二是优化专业结构布局。要紧密对接国家战略、地方需求和学校发展,以“四新”建设为引领,动态调整专业设置,强化传统专业升级,培育新兴交叉专业,推动高新技术与传统专业的深度融合,让学校的专业体系更好地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的产业体系。
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聚焦教学质量提升
全会对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等作出了部署,意味着要求高等教育必须提供更高质量的人才和科技支撑。对于高校教务处而言,意味着要将全会精神转化为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具体行动。一是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持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以培养学生“自立自强 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为核心,优化课程体系设置,进一步强化培养目标、毕业要求、教学大纲、课程目标、教学评价之间的逻辑支撑关系。二是加强实践创新能力培养。要修订完善实践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加强实习基地、实验示范中心、虚拟仿真实验中心等实践平台的建设与管理,加大实践教学比例和实践教学质量监控,完善产业学院协同育人机制,推动更多优质社会资源转化为育人资源,让学生在实践中真学真干、掌握真本领。三是强化教学质量监控管理。要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理念,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标准体系,推动各教学环节标准化、精细化,健全从招生到毕业的全链条教学质量监控与反馈机制,激发质量提升的内生动力,推动学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
三、推进教学治理现代化,提升教学管理效能
全会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了新要求。具体到教务处,就是要不断提升教学治理的现代化水平。一是推进数字化赋能。要加快智慧教务平台的建设与整合,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学情、教情进行精准分析,为教学决策、个性化培养提供科学依据,提升管理服务效率。二是完善制度体系。要持续做好现有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废改立工作,使之更加契合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和学校实际,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确保教学管理工作有章可循、高效有序。
同志们,蓝图已经绘就,关键在于落实。教务处全体同志将自觉做党的创新理论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事事落实到位”的执行力,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转化为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