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学院2025级学生 冯尧
我是2025 级药品生物技术1班的冯尧,很荣幸能站在这里,和大家分享此次百里徒步拉练的感悟。当我踏着疲惫却坚定的步伐回到薇香玫语园,看到校领导们迎接我们的身影时,才真切意识到,这场跨越百里的征程,不仅是一次体力的挑战,更是一堂深刻的精神洗礼课。
清晨 7 点的出征仪式上,江珩书记授予队旗的那一刻,我看到了红色旗帜在空中随风飘摇,在风中猎猎作响,我忽然读懂了 “重走烽火路” 这五个字的分量。从静思园出发,我们沿着智汇农场、新堤村的路线前行,脚下的路或许平坦,可脑海里不断浮现的,是抗战时期先烈们在枪林弹雨中跋涉的场景。途中的急行军、防空疏散隐蔽演练,让我们褪去了新生的稚嫩——当听到 “防空警报” 信号,我们迅速弯腰、依托地形隐蔽,那一刻没有嬉笑,只有对历史的敬畏;快速通过模拟染毒地带时,大家互相提醒 “捂住口鼻、快速通过”,陌生同学间的手紧紧相握,团队协作不再是口号,而是危难时的本能。
抵达蔡漖基地时,正午的太阳格外炽热,大家的迷彩服早已被汗水浸透,脚底也磨出了水泡。可当看到先遣队的学长们提前为我们搭建好的帐篷、准备好的午餐,所有的疲惫都烟消云散。简单的馒头、咸菜,我称之为忆苦饭,但我们远远比不上曾经的革命先辈们,因为他们那时候吃的是冻土豆,没有冻土豆,他们吃的皮腰带,吃的是棉花,所以我们永远不能真切体会到他们的感受,只能说逐步加深—— 因为我们知道,这是对“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最朴素的践行。
返程的路比想象中更艰难,有同学体力不支,收容班的学长立刻上前搀扶,这体现了战友的友爱;有的人饿了,有人水壶空了,身边的同学会拿出自己的面包,主动分享自己的水,这也体现了大家的无私。回到学校时,当薇香玫语园的轮廓出现在视野里,大家不约而同加快了脚步。那一刻我明白,百里征程的终点不只是学校,更是我们对“报国志” 的重新认知:曾经以为“报国”是遥远的口号,如今才懂得,它藏在坚韧不拔的意志里,藏在互帮互助的温暖里,藏在每一步脚踏实地的坚持里。
此次拉练,我们走过的是100里路,收获的却是一生的精神财富。我更深刻地意识到,我们这代青年的“烽火路”,就是在科研道路上攻坚克难;我们的“报国志”,就是用知识为祖国的发展添砖加瓦。未来,我会带着这次拉练的收获,以更坚定的意志、更团结的姿态,在求学路上勇毅前行,不负时代,不负先辈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