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 杨学领 周思儒 摄影 袁承欣 郑景升)11月26日下午,2025“武创荟”—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科技特派员惠农冬季行暨科技服务民生专项活动于我校校史馆报告厅开展。本次活动由武汉市科技创新局与武汉长江新区管委会共同主办,武汉生物工程学院等单位联合承办。
市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中心主任李少良、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农村中心主任杨立新、长江新区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局副局长易帆帆、我校副校长柯贤炳等出席活动。相关部门负责人、高校及科研院所专家、科技特派员、企业代表等70余人共同参与。

副校长柯贤炳致辞
柯贤炳在致辞中介绍,学校始终秉持“立校为公、办学为民、依法治校、回报社会”的办学宗旨,构建了覆盖“种—养—加—销—游”全链条的现代农业学科体系。近年来,学校已派出23名武汉市科技特派员,共建产学研合作平台,推动多项农业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并培养出一批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农人”。他表示,学校将持续深化产学研融合,为乡村振兴注入高校智慧与力量。

科技特派员服务协议签约仪式
活动现场举行了科技特派员服务协议签约仪式。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武汉市农业科学院、华中农业大学、武汉轻工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分别与武汉中油大地希望种业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签约,协力推动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

科技成果发布
在科技成果发布环节,五项聚焦农业产业发展“痛点”的关键技术集中亮相,包括:武汉生物工程学院“葡萄智能化避雨设施及高效栽培技术”、武汉市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名优淡水鱼预制调理产品加工技术创新及产业化”、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油菜新品种新技术集成应用”、湖北大学“微生物群落生物制造技术平台”以及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与核农技术研究所“高品质鲈鱼保鲜与贮运关键技术研究”。
企业技术需求发布环节同样反响热烈。武汉长河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提出“稳糖大米生产技术”需求,江畔(武汉)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寻求“AI与小浆果组培技术”合作,湖北省智能农机装备创新有限公司则希望引进“基于北斗的智能激光平地机技术”展现了科技与产业融合的广泛潜力。
活动最后,参会人员实地考察了武汉生物工程学院果酒酿造实验室、智汇农场等科研平台,并就技术对接与成果转化等内容进行了深入交流。本次活动通过展示成果、对接需求、实地参访,搭建了“产学研用”融合的务实桥梁,进一步凝聚了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的共识与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