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 武生宣)11月24日晚,校理事长、校长余毅在15号教学楼七楼教工俱乐部主持召开建筑工程学院干部教师座谈会并做重要讲话,校党委书记江珩出席并讲话,孔德文、董妍玲等校领导,人事处、教务处、教育教学督导室等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
会议听取了校务委员、建筑工程学院院长刘怿凡关于建筑行业发展趋势与人才需求变化、学院教师转型发展基本情况及学院未来发展方向的介绍;教研室主任楼军、杨应平、郑自海分别结合各自教研室教师转型发展和教学团队建设情况进行发言;教师代表叶朗、顾能超、刘群、毛小敏等交流了个人立足岗位转型发展的心得体会。
会议认为,建筑工程学院教师爱岗敬业,拥有一批综合素质较高的双师双能型人才,也有一批数理基础比较扎实的师资力量。近年来,该院教师转型发展工作精准定位、推进扎实,不仅有效适配了建筑行业人才需求的新变化,为学院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筑牢了师资基础;更在校园建设相关的实践教学、技术支撑等方面主动作为,作出了突出贡献,成效值得充分肯定。
会议强调:教研室作为学校教学科研的基层组织核心,是高水平教学团队建设的关键载体。要全力抓好以下几点:一是全面履职,进一步健全完善教研室的职能建设。要主动完成从“被动执行管理要求”到“主动赋能教学创新”的核心转型,坚持做好听课评课、课程建设、教案打磨等工作,推动教学团队建设,真正让教研室成为教学创新的“孵化器”和教师成长的“加油站”。
二是聚力提升,打造教师专业成长平台。教研室是教师交流、学习与发展的平台,要关注青年教师的成长,针对建筑行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趋势,开展AI前沿技术系统化培训,推动教师掌握AI工具在建筑信息模型(BIM)、参数化设计、智能建造等领域的应用,提升建模、编程等能力,形成“教学促科研、科研哺教学”的良性循环。
三是聚焦创新,推动教学改革与创新。要充分发挥教研室活动的教学赋能、改革创新作用,定期开展集体备课、教学研讨等活动,创新“师—生—机”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注重建筑美学的综合运用,进一步提升课程建设质量,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品牌课程,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四是协同育人,构建师生发展共同体。要打破“教”与“学”的壁垒,形成师生共同成长、协同攻关的良好生态。全体教师要主动学习、率先转型,携手学生主动适应行业变革,充分发挥学院在学科专业技能竞赛中的优良传统,组建师生团队,形成互促互进的良好格局。要通过系列举措建优建强教研室,使其成为学院高质量发展的坚强堡垒,为学校建设全国一流民办大学贡献建筑工程学院的智慧和力量。
会议要求,建筑工程学院全体干部教师于11月30日前,集体参观世纪风云馆,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积极参观纪念钱学森归国七十周年专题展览,把精神涵养融入思想与工作实践,进一步强化团队的思想共鸣与价值认同,将学习收获转化为推动学院教师转型、人才培养提质的精神动力,凝聚起攻坚克难、协同发展的团队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