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新闻网

十载征程续荣光,双自双创展秋实——我校2025年度“长河-金秋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圆满落幕

发布日期:2025-11-13    浏览次数:

分享

本网讯(通讯员 向需文 朱怀杰 摄影 谈宇锋 张晨阳)11月12日下午,我校2025年度“长河-金秋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在问天湖畔创业大讲堂举行。三大赛道共14个团队同台竞技,角逐金银铜奖。


校领导、评委、嘉宾与决赛获奖项目团队合影


嘉朋满座,同庆十载华章


这是我校举办的第20届“长河杯”系列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也是学校“长河杯”双创品牌成立的第十年。湖北省教育厅、湖北省中华职教社、省生涯教育研究会、省森林康养促进会、省林科院、省残联,市科技局、人社局、退役军人事务局、团市委、市残联、武汉青年创业促进会、市残联,长江新区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局、党工委组织部、社会事业局、现代农业与乡村发展局、人才发展有限公司和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光谷生物城)等有关部门负责人出席大赛,武汉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大学、武汉工程大学、荆楚理工学院等高校双创教育专家教授和一批企业高管、风险投资人以及校友企业家担任大赛评委,我校各部门,各学院及其双创俱乐部负责人和师生创客代表1500余人现场观摩大赛。


校理事长、校长兼创新创业学院院长余毅致辞


校理事长、校长兼创新创业学院院长余毅在致辞中指出,武生院32 年的办学历程,更是一部深耕双创教育、勇于探索实践的奋进史。学校构建了独具特色的 “343” 双创教育模式,自 2015 年首次举办 “长河杯” 双创大赛以来,始终秉持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创” 的核心理念。十载砥砺深耕,十载硕果盈枝,大赛累计吸引 14000 余个项目参赛,成功孵化创业项目 1300 余项,涌现出一大批创新创业先锋典型。站在十周年的新起点,学校将进一步擦亮 “长河杯” 双创大赛品牌,聚焦生物医药与大健康、智能制造、现代农业等区域优势产业,深化校地校企协同合作,持续完善全链条双创服务体系,为建成全国一流民办大学筑牢根基,为湖北发展战略贡献武生院的智慧与力量。


长江新区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局局长余翔致辞


长江新区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局局长余翔致辞。他指出,长江新区正朝着“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中部地区产城融合创新样板”的战略目标奋进,迫切需要创新与青年的力量。他充分肯定武生院“长河杯”双创大赛十年磨一剑所积累的硬核实力与青春担当,是长江新区珍贵的“宝藏资源”。他表示,“十五五”期间新区管委会将拿出最大诚意和最强力度,全方位赋能武生院发展,推动校地精准对接。他期待同学们在长江新区这片热土上扎根生长,共同书写校地融合、共赢发展的崭新篇章。


本次大赛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紧抓学校进一步全面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契机,围绕学校“双自双创”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坚持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融合发展理念,助推学校双创事业提质增效,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贡献武生院力量。本届“长河-金秋杯”决赛以“十载征程续荣光,双自双创展秋实”为主题,聚焦“专创融合”“校本特色”“职业规划”三大赛道,自2025年7月开赛以来,共征集参赛项目1274个,吸引全校5000余名师生报名参赛,实现全学院全专业全覆盖,经过“直通车”项目评审、学院初赛与赛道复赛的选拔,共选出专创融合赛道六个项目、校本特色赛道四个项目、职业规划赛道四名选手参加本次决赛。


决赛现场,观众为参赛团队呐喊助威


经过近三个小时的激烈角逐,最终管理学院《星光聚链——AI赋能短剧演员生态标准化新范式》、体育学院《砥砺计划——军魂智定师生健康活力新范式》、文学院《“文”承“共”主——去西藏当语文老师》斩获大赛金奖。此外大赛还产生了4个银奖,7个铜奖和14名大赛优秀指导教师。


武汉大学二级教授、珞珈特聘教授、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主任张沪寅,武汉多倍体生物科技公司总经理李建红,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江珩为专创融合赛道优秀指导教师颁奖

武汉市科技创新局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副主任祝志华,武汉生物工程学院理事会秘书长、校务委员会副主任蔡红生,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副校长、创新创业学院常务副院长董妍玲,光谷金控投资顾问、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全国总决赛评委马宏飞为校本特色、职业规划赛道优秀指导教师颁奖


学以致用,专创融合


专创融合赛道遵循“四新”(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发展需要,对标国家级A类双创赛事相关要求,进一步增强项目专业性、创新性、前瞻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立足于引导、激发师生创新运用专业知识技能解决现实经济社会或学校事业发展实际问题,推动专业知识技能创新成果及时有效转化应用,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及打造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实践平台蓄力,内容涵盖科技创新类、乡村振兴类、文化创意类。


专创融合赛道金奖项目管理学院《星光聚链——AI赋能短剧演员生态标准化新范式》路演现场


管理学院项目尹爱军团队凭借《星光聚链——AI赋能短剧演员生态标准化新范式》获得该赛道金奖。该项目构建了一套以AI技术为核心的短剧演员生态服务体系,涵盖“四维共生”演员培训、智能匹配引擎与全流程SOP管理,实现从招募、培训到精准输送的全链路标准化运作。系统采用加权多因子算法,结合演员标签与剧组需求进行智能匹配,有效提升选角效率与拍摄质量,降低剧组运营成本与演员就业门槛。目前平台已积累1500余名活跃演员,服务武汉多家头部短剧公司,2025年预计营收突破300万元,致力于打造辐射全国的标准化演艺产业生态闭环。


扎根校本,彰显特色


校本特色赛道立足于彰显学校特色,促进师生共同助力学校发展。发挥学校产学研用基地及创新创业类平台资源优势,深入挖掘学校特色双创项目,鼓励大学生参与公益服务创业项目、各专业学习类协会(社团),盘活第二课堂、教学团队等资源,积极推广典型经验做法,在全校范围内营造“知校爱校”氛围,打造“魅力校园”“诗画校园”。


校本特色赛道金奖项目体育学院《砥砺计划——军魂智定师生健康活力新范式》


来自体育学院的李鑫项目团队凭借《砥砺计划——军魂智定师生健康活力新范式》获赛道金奖,该项目由退伍大学生发起,聚焦高校师生体重健康管理问题,构建“科学运动+营养膳食+场馆支持+智慧管理”四位一体的军事化健康服务体系。团队依据军人训练大纲制定差异化运动处方,复刻部队“1+1+6”营养配比体系,并整合校内177万平米运动场馆资源,通过智慧平台实现场地预约与课程管理。项目试运营期间已服务多名师生实现显著减重,与校内六大食堂达成合作意向,致力于打造“武生院军创健康”品牌,推动校园健康管理标准化、军事化、可持续化发展。


明晰规划,“职”面未来


职业规划赛道贯彻落实教育部对高校学生就业指导的决策部署,健全高校学生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体系,充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就业观和择业观。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遵循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要求,增设成长赛道和就业赛道,着重考察学生职业发展规划的科学性和实现职业目标的成长过程,激励学生通过学习、实践提高职业目标的达成度。


职业规划赛道金奖项目文学院《“文”承“共”主——去西藏当语文老师》


来自文学院的廖雅萍以《“文”承“共”主——去西藏当语文老师》获得该赛道的金奖。该项目是一项基于国家西部教育支援战略的个人职业发展计划,旨在通过系统化能力构建与阶段性目标推进,实现从学生到西藏语文教师的高质量转型。项目融合专业教学能力、汉藏文化理解力、思想政治教育与身心素质训练,构建“站上讲台—站稳讲台—站好讲台”三阶成长路径,并依托学校支教实践、青马工程、荆楚英才班等平台夯实育人根基。廖雅萍同学立志成为国家教育补短板的“精准滴灌”执行者,在雪域高原践行“教育共融、文化共情、成长共筑”的育人使命。


教育部全国研究生教育评估监测专家、湖北省发改委原一级巡视员徐新桥,武汉生物工程学院理事长、校长余毅为大赛金奖项目颁奖

省中华职教社专职副主任熊汉华,省教育厅原二级巡视员何泽云,省教育厅体卫艺处长丁雪峰,武汉市长江新区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局局长余翔为大赛银奖项目颁奖

武汉市科技创新局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中心副主任石军,武汉市劳动就业管理局副局长张曙宇,武汉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就业创业处副处长石凤,武汉市长江新区党工委组织部副部长杨康为大赛铜奖项目颁奖


教育部创新创业特聘专家、湖北省教育厅体卫艺处处长丁雪峰在点评中对本次大赛给予了高度评价。他指出,创新是世界的潮流、是中国的战略,更是高校办学的灵魂所在。多年来,武生院党委和行政始终将双创工作摆在突出位置,通过系统谋划、多措并举,持续深化双创教育改革,累计为社会培养数万名创新创业人才,成功转化数千项技术成果,屡获教育部双创领域重要表彰,形成了“学生满意、行业青睐、社会认可”的生动局面。丁雪峰强调,近期省委省政府印发《“创响荆楚”高校师生创新创业行动方案(2025—2027年)》,围绕壮大双创队伍、优化服务保障、重构支撑平台等三大方向系统部署了十九项重点任务。他希望武生院全体师生把握机遇、勇担使命,持续深化双创教育改革,强化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努力打造湖北高校双创教育的“武生院样本”,共同谱写新时代湖北双创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湖北省教育厅体卫艺处处长丁雪峰作点评总结讲话


光谷金控投资顾问、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全国总决赛评委马宏飞是本次大赛的评委之一。他在赛后表示,参赛项目体现了很高的“创新浓度”与鲜明的“问题导向”,与专业教育的结合十分扎实;同学们展现出的开拓精神与综合能力令人印象深刻,不仅是对校训精神的有力践行,更集中凸显了武生院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的品牌特色与扎实成果。


“这是我第四次参加‘长河杯’系列双创大赛,”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电气与智能化1班的张金铭在赛后略有遗憾地表示。他凭借《生院造物—武生院校园文化消费新场景打造者》获得校本特色赛道的银奖。“每一次参赛都是一次淬炼,成绩虽有起伏,但团队的积累和个人的成长是实实在在的。我们会继续打磨项目,明年再来,不拿金奖决不罢休。”


本次大赛还特邀武汉森澜生物科技公司总经理菅保森、湖北聚汇农业开发总经理吴勇超、武汉微梦文化科技董事长张培文、湖北国创高新材料营销总监史学亮等四位校友代表专门来校对在校大学生的双创大赛项目给予了评估指导,并考察调研了部分校企合作项目。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