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95周年庆祝会上指出:“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党建工作是关系到党赢得未来的重大问题,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中之重。但随着新时代的到来,学生受到多元文化的影响,学生党建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如何创新学生党建工作是我们急待探究的课题,近年来,建筑学院紧紧围绕校党委中心工作,以学生党员工作站(以下简称党站)为载体,将“党建+”思维,融入学生党建工作,有效提升了学生党员培养质量,搭建学生党建新平台。

图 建筑学院党员工作站组织结构图
党站借鉴全面质量管理模式,以“三团两岗一承诺”项目为载体要求党员履行“2+X”制,即参加两岗活动,在三团中任选X个加入,持续推进‘固本强基、“l+2”质量监督、标杆示范、素质提升’四大工程,不断强化学生党建工作力度。
党建带团建成效显著,起到了“黏合剂”作用。党站通过树立党的旗帜,把学生党支部、党员“黏合”在一起。使党员组织生活丰富化、立体化、党员发挥作用有了断粮平台,实现了党建工作“全覆盖”;同时,通过面向全体青年团员,开展学生党员公开述评大会活动和创办学院团校,吸引优秀的青年团员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完善了团员推优的过程,实现学生从递交入党申请书到培养发展为党员全过程的无缝对接,大批青年团员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争相加入党站。
典型培育效果突出,起到了“孵化器”作用。注重发挥学生党建的价值导向作用,开展切实有效的教育活动。一方面,“孵化”出了一批基层党组织示范点,如12级土木工程本科1班的“学霸”与“学渣”补课的结对行为,2013年还被人民网、新华网、凤凰网等媒体报道。另一方面培养了一批政治素质较高、品学兼优的党员。先后涌现了如吴凯、储源乐、周欢、刘龙山、刘思遥、董壮壮、陈泽伟等一大批学生党员先进典型被“湖北电视台”、《北京青年报》、《湖北日报》、《长江日报》等媒体报道、2017年由学生党员工作站成员担任主力的BIM参加团队,拿下国家级一等奖5项,排名全国第一;学生党员在就业创业领域前景广阔,陈冰、张全久两名同学先后参加援藏计划,陈淘璟在军中两次荣立三等功,杜志崔、孙泽辉等同学考取了公务员,邹丹枫、解梦瑶等同学创办了自己的企业,形成了“聚是一团火,散作满天星”的态势。
教育载体尝试创新,起到“助推器”作用。党站突出大学生党员的主人翁身份,借助媒体时代的先进性,占领网络教育高地,以新时代青年喜闻乐见的方式,如微信、微博、qq等新媒体手段,增强大学生党员教育的时效性及生动性。同时,党站平台的创设,磨练学生党员实践能力,通过“三团两岗”实践锻炼,将党员培养成“先锋手”,关键时刻叫得动、打得响、有魄力、有担当。在每年迎新工作组织开展“迎新公寓大清理”活动、周末节假日公寓巡楼,履行党员先锋岗服务承诺,树立党员的良好形象,在学校各项工作中,打好主动仗、攻坚仗,展示学院良好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