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成立论文领导小组
我院于2025年2月24日成立了2025届本科毕业论文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包括院长、书记、主管本科教学的副院长、各学科专业带头人、教研室主任以及部分骨干教师。领导小组每周定期召开会议,讨论解决毕业论文工作中的关键问题,确保工作顺利推进。
组长:刘怿凡
副组长:夏训成、王淑萍、赵雄辉
组员:黄楚云、叶朗、曹翾、郑自海、楼军、杨应平、韩兆帅
二、选题管理
选题来源:选题应紧密结合专业培养目标,可来源于教师科研项目、企业实际需求、社会热点问题等。鼓励学生自主选题,但需经指导教师审核通过。
选题要求:选题应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难度适中,工作量饱满,确保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能够完成。原则上一人一题,确有需要可多人合作,但需明确各自任务和分工。
选题流程:教师申报选题,填写《毕业论文(设计)选题申报表》,经教研室主任审核后提交学院。学院组织论文领导小组对选题进行评审,确定合格选题并向学生公布。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和专业方向选择选题,与指导教师双向确定后,填写《毕业论文(设计)选题确认表》。
三、开题管理
开题时间:学生选题确定后,应在第四年级第一学期的第十周内完成开题报告的撰写。
开题报告内容:包括选题背景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目标与内容、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进度安排、预期成果等。
开题答辩:学生完成开题报告后,需参加开题答辩。答辩小组由3 - 5名教师组成,对学生的开题报告进行评审,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学生根据答辩意见修改完善开题报告,经指导教师签字确认后提交学院备案。
四、指导管理
指导教师职责:指导教师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负责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全过程。包括指导学生选题、撰写开题报告、制定研究方案、收集整理资料、撰写论文、修改完善等。指导教师应定期与学生沟通,每周至少指导一次,及时了解学生的进展情况,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
指导方式:指导方式可采用面对面指导、线上指导等多种形式。指导教师应认真填写《毕业论文(设计)指导记录》,记录指导时间、内容和学生的表现等。
指导教师考核:学院定期对指导教师的工作进行抽查,考核内容包括指导态度、指导质量、学生满意度等。对考核优秀的指导教师给予表彰和奖励,对考核不合格的指导教师进行批评教育,并要求其限期整改。
五、撰写管理
撰写要求:毕业论文(设计)应符合学术规范,格式统一,内容完整,逻辑严谨,语言通顺。论文字数一般不少于8000字。
撰写过程:学生应按照开题报告确定的研究方案和进度安排,认真开展研究工作,按时完成论文(设计)的撰写。在撰写过程中,应注重文献查阅和引用,避免抄袭和剽窃。
中期检查:在论文(设计)撰写中期,学院组织开展中期检查。检查内容包括学生的进展情况、存在的问题、指导教师的指导情况等。对进展缓慢或存在问题的学生,及时进行督促和指导。
六、评审管理
评审方式:毕业论文(设计)完成后,先由指导教师进行初审,提出修改意见。学生修改完善后,提交学院进行评审。评审采用盲审方式,由学院聘请校外专家或校内教师组成评审小组,对论文(设计)进行评审。
评审标准:评审标准包括选题质量、研究内容、研究方法、论文撰写、创新点等方面。评审结果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五个等级。
异议处理:学生对评审结果有异议的,可在规定时间内提出申诉。学院组织专家对申诉进行复查,根据复查结果做出处理决定。
七、答辩管理
答辩资格审查:参加答辩的学生需通过论文(设计)评审,且完成规定的学分和课程学习任务。学院对学生的答辩资格进行审查,符合条件的学生方可参加答辩。
答辩组织:答辩由学院统一组织,成立答辩委员会,下设若干答辩小组。答辩小组由3 - 5名教师组成,设组长1名。答辩过程包括学生陈述、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等环节。
答辩成绩评定:答辩成绩由答辩小组根据学生的答辩表现、论文(设计)质量等综合评定。答辩成绩与教师评阅成绩按一定比例加权计算,得出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最终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