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13届毕业生陈相仲的艰辛创业路
本网讯(大学生记者团 夏文举)“打铁还需自身硬,创业需要有能力”,这是陈相仲挂在嘴边的一句话。陈相仲,我校建筑工程学院2010级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2013年毕业。2016年4月,创建海南鼎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公司位于海南海口市,占地504平方米,公司共有四十余名员工,现公司总产值已过百万。
脚踏实地做基层
创业的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临近毕业,陈相仲也是忙着找实习工作,2013年1月,他在麻城工地上做施工员,开始了自己的实习之旅。现场施工都是“真刀真枪”的干,不如在学校有问题可以找老师,现场不懂那就经常被训。施工员做的并不轻松,在师傅的带领下,他要做项目的各分部、分项工程的放线、标高控制、复线工作,还要做放线、标高、复线记录,每天做施工日志,还得配合管理部门进行一些工程调控,现场监督施工等工作。陈相仲回想,“施工员的日子,是我踏入成功的第一步,有时候现场灌桩,我一守就是24小时,根本没有睡觉的时间,以免出现失误。”
同年8月,陈相仲离开了麻城,回到自己的家乡海南。在七个月施工员期间,陈相仲不管是在专业知识,还是对整体施工的框架大概都有了概念性的理解,对一座建筑如何建立起来,他心里有了底。9月他开始忙着在家乡找工作,现场施工做完,他下一步的目标是设计。经过一个月的奔波和亲朋好友的介绍,10月他进入一家本地的设计院工作。为了能在更好地适应工作,他专门包了相关培训班,学习建筑设计需要掌握的各类软件(如AUTOCAD、3DMAX、SketchUp、PhotoShop等)。起初,陈相仲做的是施工图图纸改错,辅助做施工设计图,给公司一些老大哥送水拿东西也是经常有的,这一做就是一年多。2015年陈相仲度过了图纸修改阶段,开始了自己的设计图纸生涯,年初也承接了人生中第一个设计方案——郊外别墅设计。
现实与梦想并行
2015年底,陈相仲放弃了工作两年的设计院工作,离开时他已可以完成一些中小型建筑的设计。这一次放弃工作不是意外,是陈相仲早就计划好的。三年的工作,陈相仲明白了工作不能满足自己想要的生活,他不想做别人的员工,他想做自己的员工,于是他想到了创业。陈相仲结合自身这几年积累的经验、人脉和各方面的渠道,2016年4月他创办了属于自己的公司——海南鼎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注册资本20万元,主要做建筑装饰设计,室内外装修工程施工,水电安装工程,会展服务。
公司刚开始,客户大多都是朋友圈的人,扩大市场是当下最需要的事情。陈相仲便开始了跑业务,找相对应的企业、公司谈合作,海南省以及邻近广东、广西他都跑遍了。一边拉业务,一边做工程,是陈相仲对自己创业最直观的评价。经过半年的发展,陈相仲抓住“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下的海南旅游发展的机遇,逐步与政府建立合作,顺势潮流,紧跟国家政策,做当下应做的事。
创业路总是坎坷的。同年12月,他与当地公安机关签了一个的合作项目,这是他目前做的比较大的一个工程,也正是这个“大项目”差点让他公司面临破产。由于项目工程量大,年底也要给职工结算工资,公司资金链出现断裂,工程不完成大部分,对方也不会给尾款,陈相仲几乎把所有的积蓄都投在了工程材料、运作上面,自己倒贴钱去做工程,后来是找亲朋好友筹钱度过了难关,在过春节前把职工工资结算,工程也完成了大部分。新年新发展,今年3月,工程尾款终于到了陈相仲手中,公司也走上了正轨。回想起这次危机,陈相仲感慨道,今后在工程选择和前期预算做好充分了解,保证项目公司可以“吃”的下来,不再出来被“噎”的局面。谈到未来的发展方向,陈相仲表示会继续主要做政府项目,现已接下的一个有关海口核电站的建设装配工程,近期就是做好这个项目。”
武生院是第二个家,未来将考虑回武汉拓展业务
谈起大学生活,陈相仲感慨万千。武生院对于我来说就是第二家,在武汉3年多的时间让我对这个城市有了不一样的感情,再回想起大学的点点滴滴,都珍贵美好的回忆。陈相仲回忆说,“大学我很感谢我的辅导员也是当年建筑工程学院党总支副书记——谭学峰老师,可以说是他是我人生导师。当年是谭老师和我说,专业知识一定要学精学好,可以先到工地,再做设计,一步步来,把建筑从现场到设计摸透。正是他指导,我才能一步步走到今天,有了现在的成绩。”
“武生院变化真的太大了,地铁站都修到校门口了,之前走的时候西区还没有商业街,现在的校园建设更加大气,设施也更加齐全了。希望学校可以越办越好,建成湖北乃至全国一流大学,也期望在校的学弟学妹珍惜校园时光,学好专业知识,开拓眼界,充实自己。” 说到武生院,陈相仲激动之情溢于言表。“创业道路并不平坦,母校八字校训“严谨、自强、求是、创新”一路影响着自己。这次半夜买飞机票连夜赶回来的,就是想看看校园发展,看望以前的老师,体验在校园的时光。今后希望每年都可以回校园一趟,将来公司发展壮大,拓展业务,我定会选择武汉,因为家在这里。”陈相仲坚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