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 谭学锋
近年来,计信学院不断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在构建“10+X”育人体系中,重点围绕五个育人内容,积极探索“三全育人”新路径、新模式,着力增强“五力”,有效解决二级学院“三全育人”的关键问题,显著提升了思政工作质效。
一是夯实组织育人,提升引领力。学院依托成立的“马克思主义先锋班”,在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中设置“党员先锋岗”“重培示范岗”“积极分子创优岗”,递进实施“红色信仰铸就计划”“红色品质铸就计划”“红色传人铸就计划”,积极培育“铸红工程”特色品牌。每项计划开展7个专项活动,把立德树人融入到党员培养、发展、教育、考核全过程,积极探索“党建+学风建设”“+安全管理”“+文明创建”“+学生社区网格化管理”等模式,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以及“四史”学习“四进”等工作,不断健全学院党建工作体制机制,激活党建与思政工作活力。进一步提升基层组织引领力。
二是强化管理育人,凝聚协作力。学院以提升班委职业素养为核心,以创新“5+”班级管理模式为重点,在全院范围内推行班委能力职业化,即通过在班级设置德育、智育、健康、美育、劳动等五个工作室,明确各工作室班委职责,强化班委的“四种意识”;大一至大四年级分别实行台账上报、简报展示、班级风采展示和成果推广制度,以及班委联合会例会制度等,强化班委综合素养和职业能力的锻炼、培养;通过构建班委“KPI”考核五项指标,强化班委的履职能力,挖掘班委的职业潜力。推动班级管理工作向学院安全稳定、学风建设、文明创建等领域延伸,构建模式创新、机制协调、运转高效的班级管理新格局。进一步凝聚管理育人协作力。
三是抓牢心理育人,增强感染力。积极探索二级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打造“阳光驿站”心理育人平台,建设好“心灵捕手团队”“心理咨询团队”两支队伍,上好心理业务知识培训课、心理健康知识普及课和心理健康教育素质拓展课等三堂课;线上线下“三堂课”辐射学生达7000余人次,先后累计排查近8000人次,开展心理微视频比赛、心理健康教育素质拓展等活动200余场,通过系列关怀措施,38名心理问题学生恢复了正常学习生活;逐步构建起二级学院心理健康协同发展的“123”心理育人模式,形成了从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咨询服务到预防干预、平台保障等“五位一体”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进一步增强了心理育人的感染力。
四是深化双创育人,激发驱动力。学院遵循专创融合理念,以提升学生就业创业核心竞争力为导向,将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纳入“3+3”IT人才培养模式当中,推动双创教育融入课堂、创新思维融入专业、创业精神融入实践,聘请了30余名行业高管、工程师担任产业讲师,开设了《移动开发》《网店运营与管理》《网店装修》等创业课程,课程作业直接对接双创项目,落地孵化“VR家装”等项目10余个。重组专业技能竞赛委员会,开辟了10余个赛道进行技能竞赛和双创项目培育;近两年,学生团队在省级及以上大赛中获奖40余项;在“长河杯”双创大赛中获金奖4项、银奖1项、铜奖7项,构建了教、赛、研、创一体化的教育教学生态。进一步激发了双创育人的驱动力。
五是拓展实践育人,塑造影响力。坚持效益优先,打造第二课堂特色,培育了“问天杯”专业技能竞赛、“相约问天湖”歌舞晚会等系列品牌,荣获全校第二课堂活动团体“一等奖”。坚持集约发展,培育公益项目集群,已形成了以“一缕阳光爱心接力社”为基点,以问天湖长、雷锋岗亭、阳光驿站等载体为辐射的公益项目集群。坚持传承创新,树立志愿服务品牌,仅2020年,“大山小爱”之童心守望者项目团队,累计动员230多名志愿者,连续开展了大别山留守儿童春节联欢会、走访慰问和线上支教等活动,让山区680余名留守儿童受益。荣获湖北省暑期“三下乡”优秀团队1个,湖北省青年红色筑梦之旅铜奖等多项荣誉。进一步塑造了实践育人的影响力。
学院还先后培育了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湖北省“最美新生”肖洁丽,战疫期间暖心守护心灵“孤岛”的龚泽儒,励志学子校内创业三年赚10万的陈克樟,做闪耀的“一滴水”延续雷锋精神的志愿达人段继豪,“长河杯”拿金奖、专科起点考上知名大学研究生的靳婵婵等一批大学生先进典型;涌现了一批劳动实践、公益志愿服务先进班级以及传承、弘扬红色精神的红色班级;中国青年报、湖北日报、中新网等主流媒体对我院大学生先进典型进行了报道,产生了较为广泛的辐射效应。
注:此文为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谭学锋在全校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的交流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