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 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武生院创〔2019〕1号关于印发《2019年“长河—阳春杯”创新创业大赛工作方案》的通知
日期: 2019-04-11      信息来源:      点击数:

 

各学院、各部门:
现将《2019年“长河—阳春杯”创新创业大赛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切实遵照执行。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
2019年4月4日 
 
2019年“长河—阳春杯”
创新创业大赛工作方案
 
为成功举办2019年“长河—阳春杯”创新创业大赛,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大赛主办单位
主办单位:武汉生物工程学院
承办单位:创业学院、长河筑梦众创空间、学生工作处、校团委
协办单位:各学院、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和单位
二、大赛主题
人间四月天,劳动创造美
三、大赛宗旨
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及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坚持“五育并举、德育为首”的育人理念,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劳动育人为主线,坚持“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着力引导青年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强调“实践第一”“手脑并用”,注重激发青年学生创新创业潜能,持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着力打造我校双创教育升级版。
四、大赛组织机构
学校成立“2019年‘长河—阳春杯’创新创业大赛”组委会,全面负责大赛的重要事项决策和统筹实施。具体组成人员如下:
顾 问:余 毅
主 任:赵正洲
副主任:李斌成 李 毅 邱建洲 向三久
成 员:宋能文 袁飞荣 余仕良 谭学锋 彭 军
        王 龙 吴雪霜 周红祥 李付宝 张 勇
 宋 娟  各学院党政负责人
组委会下设大赛办公室、4个赛道竞赛工作组和大赛督查评审组。
大赛办公室设在创业学院,余仕良任主任,袁飞荣、王龙、吴雪霜、刘学贵、秦辉任副主任,具体负责大赛的总方案制定、组织协调及日常管理等工作。
大赛督查评审组设在监察处,宋能文任组长,张勇(常务)、周红祥、李付宝任副组长,具体负责各学院、各赛道的大赛工作督查和先进集体评选标准制定及评审等工作。
各学院成立由党政负责人为组长,分团委负责人为副组长,辅导员及相关专业教师为成员的大赛工作专班,全面负责本单位大赛初赛以及大赛宣传、动员、组织等工作。
五、大赛赛道设置及参赛项目类型
(一)第一赛道:公益劳动创业项目组
1.第一赛道突出“以劳树德”“以劳强体”,引导青年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
2.第一赛道竞赛工作组具体负责本赛道的竞赛方案制定及其组织实施等工作。其组成人员:李斌成任组长,吴雪霜(常务)、彭军任副组长,成员包括各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负责人,校团委、后勤集团、资产管理处、学生公寓管理中心等单位和部门的相关人员。牵头单位为校团委,协助单位为后勤集团等。
3.参赛项目类别
(1)公益服务创业项目类:大学生正在运营的校内公益服务创业项目,如餐厅保洁项目、洗衣房营运项目、健身房营运项目等。项目要求管理规范,财务账目完整。
(2)公益劳动实践项目类:以大学生志愿服务团队形式组织开展的劳动实践项目,如球场管理项目、水体保洁项目等。项目要求管理规范,工作台账真实。
4.参赛对象:我校普通全日制在校大学生。每个参赛团队组成人员不少于4人,可安排1名指导教师。
(二)第二赛道:劳动创意项目组
1.第二赛道突出“以劳育美”“以劳增智”,引导青年学生创造性劳动,懂得劳动最崇高、劳动最美丽的道理。
2.第二赛道竞赛工作组具体负责本赛道的竞赛方案制定及其组织实施等工作。其组成人员:李毅任组长,袁飞荣(常务)、刘学贵任副组长,成员包括有关学院分管科技、教学工作的负责人,科技处、创业学院、长河筑梦众创空间、教务处、三农学院等单位和部门的相关人员。牵头单位为科技处,协助单位为创业学院等。
3.参赛项目类别:
(1)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类:以学校申报或获批的专利,或在科研中已初步形成,并具有转化前景的成果为基础,谋划并提出的技术转化、产品开发及推广营运的创意项目。
(2)专业技能项目类:以所掌握的专业技能为基础,谋划并提出的产品开发及推广营运的创意项目。如“三品”(奖品、礼品、纪念品)设计与营运项目,电器维修或自行车维修等营运与管理项目,烹饪、泡菜制作等技术转化与推广营运项目等。
(3)平台建设规划项目类:围绕学校“魅力校园”“诗画校园”建设项目提出的创意规划设计、建设与管理方案。如校园文化景区、文化广场以及菜花园、菊花园、葡萄园、南瓜园、农果园、草花园等园区的创意规划设计、建设与管理等。
4.参赛对象:我校在岗教师或普通全日制在校大学生。每个参赛团队组成人员不少于4人。如是教师主持的项目团队,则团队成员应有2名以上大学生;如是大学生主持的项目团队,则安排1名指导教师。
(三)第三赛道:商业企业项目组
1.第三赛道突出“以劳树德”“以劳创新”,引导大学生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激发他们守正创新的创业热情。
2.第三赛道竞赛工作组具体负责本赛道的竞赛方案制定及其组织实施等工作。其组成人员:向三久任组长,秦辉(常务)、宋娟任副组长,成员包括各学院分管创业、校友工作负责人,创业学院、长河筑梦众创空间、校友办公室等单位和部门的相关人员。牵头单位为创业学院,协助单位为校友办公室等。
3.参赛项目类别:已完成工商登记注册,入驻或拟入驻武生院创业园区及长河筑梦众创空间的创业实体项目。项目要求为产品(服务)或商业营运模式,具有较强的创新性。
4.参赛对象:我校普通全日制在校生或毕业时间不满5年的校友,且为企业法人(或法人代表)。每个参赛团队组成人员不少于4人。
(四)第四赛道:劳动教育实践展示项目组
1.第四赛道着力营造校园“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劳动育人氛围,激励大学生在劳动中创造价值,塑造人生。
2.第四赛道竞赛工作组具体负责本赛道的竞赛方案制定及其组织实施等工作。其组成人员:邱建洲任组长,王龙(常务)、彭军任副组长,成员包括各学院分管劳动教育实践负责人,学生工作处、后勤集团等单位和部门的相关人员。牵头单位为学生工作处,协助单位为后勤集团等。
3.参赛项目类型:学院近期劳动教育实践成果展示及今后一段时间劳动育人策划方案。
4.参赛对象:各学院。
六、大赛日程安排
(一)初赛
1.初赛项目:第一赛道项目和第二赛道项目。
2.初赛组织:由各学院组织实施。
3.初赛时间:学校正式发文后,各学院开始组织第一、二赛道参赛项目在本院的报名工作。第一赛道参赛项目需提交项目运营方案和财务账目或管理台账等;第二赛道参赛项目需提交项目创业计划书。初赛完成时间为4月15日前。
4.初赛方式:由各学院自行确定。具体要求是:通过组织参赛项目公开PK或集中路演等方式,进一步营造学院浓郁的双创氛围;初赛结束后,各学院于4月16日18:00前向第一、第二赛道竞赛工作组(牵头单位)择优推荐项目各2-4个。
(二)复赛
1.复赛项目:各学院选优推荐的第一、第二赛道项目和第三、第四赛道直接报名参赛的项目。每个赛道复赛项目不超过15个;如优秀项目较多,各赛道可安排通讯评审。
2.复赛组织:由各赛道竞赛工作组组织实施。
3.复赛时间:第三赛道参赛项目直接向创业学院办公室报名,并提交创业计划书、营业执照复印件及有关证明材料;第四赛道参赛项目直接向学生工作处报名,并提交学院劳动教育实践成果展示及今后一段时间劳动育人策划方案。报名截止时间为4月16日18:00前。各赛道复赛完成时间为4月21日前。
4.复赛方式:参赛项目集中路演。每个赛道向大赛组委会办公室各择优推荐3个项目。
(三)决赛
1.决赛项目:各赛道择优推荐的项目。
2.决赛组织:由大赛组委会组织实施。
3.决赛时间:4月25日前完成。
4.复赛方式:参赛项目集中路演。
决赛具体方案另行制定。
七、大赛经费资助与奖励
(一)大赛工作经费
1.初赛工作经费。学校资助各学院初赛工作经费为基础经费和学生人头(不含毕业班,下同)经费。基础经费资助标准为5000元/院,学生人头经费资助标准为5元/生。
2.复赛工作经费。学校资助各赛道竞赛工作组工作经费5000元。由牵头部门统筹。
3.决赛工作经费。此项工作经费列入决赛方案,另行报批。
4.初赛、复赛工作经费主要用于大赛的宣传、组织及评审等。校内评审费执行标准不超过200元/人·次,校外评审费执行标准不超过500元/人·次;通讯评审费执行标准按前述标准的50%执行。
(二)大赛激励经费
学校将按照各学院进入第一、第二赛道复赛的项目数量划拨激励经费,主要用于学院初赛工作经费补贴,用途及执行标准同前。划拨标准为2000元/项。
(三)大赛奖励经费
1.大赛决赛奖。每个赛道决赛设金、银、铜奖各1个。学校除为获奖项目颁发证书外,还将颁发奖金。奖金标准为金奖10000元/项、银奖8000元/项、铜奖5000元/项。
同时,学校还将为第一至第三赛道复赛进入前10名,但未进入决赛的项目颁发奖金,奖金标准为1000元/项。
2.先进集体奖。大赛设优秀组织单位5个,其中学院3个,职能部门2个;协助贡献突出单位5个,均为学校职能部门。学校将为大赛先进集体颁发奖金。奖励标准为优秀组织单位3000元/个,协助贡献突出单位1000元/个。创业学院、长河筑梦众创空间不参加先进集体评选。
八、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本次大赛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学校及各学院、各单位、各部门要高度重视,主要负责人要亲自研究、部署和督办,切实加强大赛的组织领导。
(二)精心组织,有序推进。大赛组委会及各学院、各赛道要集思广益,科学制定大赛实施方案,精心组织大赛实施,做到工作有计划、比赛有方案、过程有台账、活动有总结。
(三)密切合作,协同推进。各学院、各单位、各部门以及各赛道要加强联系,密切合作,相互支持,确保大赛的各类信息畅通和各项任务落地落实。
(四)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党委宣传部统筹协调,各学院、各单位、各部门以及各赛道具体负责,充分利用校内外各类媒体,广泛宣传报道大赛的主题、宗旨以及组织实施的主要做法、典型经验等,进一步营造劳动育人的双创大赛良好氛围。

版权所有 : © 2019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学院地址 : 湖北省武汉市阳逻经济开发区汉施路1号(八号教学楼) 

邮编:430415 联系电话 : 027 - 8964 7911

 鄂公网安备 42011702000058号    鄂ICP备0901857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