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院
审核评估
当前位置: 首页 >> 审核评估 >> 正文
管理学院2025年工作计划
发布时间:2025-02-13 发布者: 浏览次数:

2025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学校全面迎接教育部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的决战之年,也是学院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年。新学期,新目标,期待新作为,期盼新业绩。

 一、决战审核评估,确保顺利通过

决战决胜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是学校今年重中之重工作。对照学校迎评办2025年审核评估任务单(一),细化方案,分解任务,责任到人。

1、完成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试卷自查、互查和整改工作(2月21日前);根据学校试卷检查结果,完成整改工作(3月15日前)。

2、做好2024年产教融合“六个一”工作总结;持续推进2025年产教融合“六个一”工作(2月28日前)。

3、以本科专业为单位,完成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必修课程教学大纲汇编工作(3月1日前)。

4、完成本学期实验室建设项目上报(3月1日前)。

5、完成首批行业企业课程资源库、真实案例库“两库”和应用型教材汇编(3月14日前);完成第二批汇编工作(5月15日前)。

6、完成2024年“一专一赛”工作汇编(含上级部门赛事);持续做好2025年“一专一赛”工作(3月15日前)。

7、完成对重点推荐企业的考察交流,深入推进校企合作,做好相关资料汇编工作(3月20日前)。

8、完成2025届本科毕业论文初稿收集工作(3月31日前);完成2025届本科毕业论文答辩工作(4月30日前)。

9、做好第五届湖北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参赛教师培育工作,完成课堂教师实录视频录制,参赛材料打磨、报送等工作(3月31日前)。

10、完成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巡礼材料撰写工作,并上报(4月5日前)。

11、“院长说”“书记说”的访谈PPT材料修改完善工作,并上报(4月15日前)。

12、完成教师和学生的访谈演练(4月30日前)。

13、完成2023年、2024年试卷清单和2023年、2024年毕业论文清单(4月30日前)。

14、完成学院自评报告的修改完善工作,并上报(4月30日前)。

15、根据湖北省青年教师教学竞赛通知要求,做好参赛教师遴选推荐工作(4月30日前)。

16、完成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达成度的分析工作,形成分析报告(5月1日前)。

17、持续做好档案建设工作(含教学、学工、党建等),包括:学院管理制度、党政联席会议记录和纪要、教研室会议记录等应以纸质版存档,其他专项工作按年度形成电子档汇编。

18、持续做好教学方法改革改进工作,重点围绕对分课堂、AI赋能教学、BOPPPS教学设计等开展。

19、持续做好师德师风、教风、学风建设工作,做好课堂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管理干部每周深入课堂教学一线开展听课、巡课。

20、持续做好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的建设工作。

二、推进人才强院战略,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1、抓紧引进学科带头人、双证博士、高级职称及急需专业的紧缺人才,全年引进各级各类人才不少于8-12名。

2、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落实“青年教师成长导师制”,提升帮扶成效。鼓励教师参加教学技能培训和学术研讨,提升教师数字素养和应用能力及科研水平。

3、创新绩效考核机制,修订《管理学院教师考核方案》和《管理学院教研室主任考核方案》,激发全体教职工干事创业动力。

4、建好用好教工俱乐部,组织开展学院文化建设、“下午茶”及学术沙龙等活动,营造团结协作共同发展的和谐氛围。

5、常态化开展师德主题教育、警示教育、榜样学习等活动,强化师德典型示范效应,落实师德监督预警制度,防范教师师德失范行为。  

三、深化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深化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建设、课堂教学、教材建设等改革,推进高等职业教育特色发展,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1、推进对分课堂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等教学模式改革推广工作,认定一批混合式课程,完善BOPPPS教学设计。

2、申报立项建设校级一流本科课程2-3门加强省级一流课程建设,力争获批1门省级在线精品课程。

3、力争申报立项省级教学研究项目1项,校级教研项目3-5项。

4、加快推进课程数字化建设实施“双能双教”(人工智能赋能教师教学)工程,建设AI赋能教学场景案例库,争取立项AI课程建设试点,参与学校开展数智教育创新大赛。

5、进一步丰富课程资源,增加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开出种类和数量。

6、推进“两库”(行业企业课程资源库、真实案例库)建设,组织编写1-2部教材。

7、推进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行动计划,力争获批1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个教学名师团队。

8、全面修订高职教育(专科)人才培养方案,持续深化校企合作,与企业联合开设一批“订单班”,依托校内资源平台持续开办一批“训练营”,积极建设新型产教融合平台,力争获批“开放型产教融合实践中心”“省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

9、加强实验室管理,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强师生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等工作,促进实验室队伍规范管理。提高实验室资源对实践教学、学科竞赛、课题研究、师生培训等的支撑力度。

四、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夯实内涵发展基石

1、积极筹备申报并立项校级重点学科1个。

2、构建校企合作共建学科专业机制,与行业、企业共同制定教学计划、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知识图谱、能力图谱、素质图谱体系,争取新增校级一流本科专业1个。

3、做精做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本年度每个专业拓展4家合作企业,建立1-2个高质量实习实践基地,组织学生开展认知实习、专业见习;每个专业邀请行业、企业专家进校开展讲座2次。积极争取校友和社会资源,夯实发展基础

4、高等职业教育专业(专科)建设步伐,重塑职业教育供给体系和能力,创建高职教育品牌。

五、开展有组织科研,促进产学研用融合

1、积极准备申报国家基金项目,争取获批省级科研项目2-3项,校级校本研究项目若干项。

2、参与学校大健康学产研基地、农文旅产业融合示范基地等项目建设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的实习实践和课题研究基地

3、发表论文不少于25篇,其中高级别期刊论文5篇以上,专著、专利若干。校内外学术交流8场次以上.

六、坚持立德树人,推进高质量创业就业

1、实施“五育润心”心理健康教育工程、“生涯引航”计划,深入开展学风建设专项行动,积极试点学生班级(寝室)优化重组,培育选树“身边榜样”。

2、深化“党员教师家校协同”行动;创建辅导员、班主任及网络思政等名师工作室,培育校级思政领军人才和精品项目。

3、健全青马工程培养体系,深化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创新“三下乡”“返家乡”等社会实践育人机制,打造青年志愿服务“管院品牌”。

4、积极参加2025年度“长河-阳春杯”“长河-金秋杯”大赛,实现新的突破。鼓励和支持师生参加学创杯、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及各类学科专业竞赛,争创新佳绩。

5、开展生涯与创新创业教育。力争在第二届全国大学生生涯规划大赛湖北赛区获得奖项。

6、积极开展“访企拓岗专项行动”,巩固拓展就业资源。新增2-3个高质量就业见习实习基地。

7、牢牢把握就业促进季和攻坚季关键期,着力构建高质量就业工作体系,努力增强岗位供给能力,提升精准服务水平,确保2025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去向落实率)不低于90%,年终就业率高于学校平均值,困难群体帮扶就业率达到95%以上。

七、 坚持党建引领,凝聚发展合力

1、重引领,突显特色抓党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突出抓好党的政治建设,落实“思想引领、学习在先”工作机制,深入实施“教师党建思政提质工程”“学生党员发展质量提升工程”等,擦亮学院党建工作特色品牌。争创校级“标杆院系”“样板支部”和“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工作室等项目,力争获批省级及以上党建类项目。

2、保稳定,强化服务共育人

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五个思政”为指引,推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打造“双带”品牌,构建“三全育人”新格局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强化安全责任意识。加强师生安全教育,扎实做好安全防范工作,切实保障师生的人身和财产安全,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营造安全、文明、友好的育人环境。

3、谋发展,做强实力谱新篇

学院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民主集中制,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围绕学校发展目标和工作要点,研究计划实施方案,明确重点,攻克难点,制定路线图、时间表和责任人。院内重要改革事项,广泛听取教师意见和建议,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党政班子成员要发挥好“头雁效应”,当好排头兵,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推进各项工作落地落实。

“没有等出来的辉煌,只有干出来的精彩”。让我们以团结为基、以实干为要,插上拼搏和创新的翅膀,保持只争朝夕、奋发有为的奋斗姿态,自觉对标对表,永葆“闯”的精神,鼓足“干”的劲头,以创新实干奋力书写管理学院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电话:027-89648757

Q Q:1576589952

邮箱:1576589952@qq.com

地址:武汉市阳逻经济开发区汉施路特1号6号教学楼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