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院
教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科研 >> 教学研究 >> 正文
“云端”打造探究式、协作型课堂
发布时间:2020-05-12 发布者: 浏览次数:

本网讯(通讯员梓琳)“正方一辩,现在由你进行攻辩小结。”近日,在中国文化史的课堂上,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云端”辩论赛,2018级文化产业管理本科1班同学们情绪高涨,摩拳擦掌,辩论过程十分激烈。

协作学习碰撞思维火花

与线上辩论赛活动类似的还有“结对交流活动”,在第6周中国学术文化史这一章节的答疑课上,教学设计者谭爱平老师将同学们提出的若干问题融入结对交流活动中。课前,任意两位同学选取中国学术史上的一位重要文化人物创设情境进行古今对话,一人为古,一人为今,其他同学为总结者或小组汇报总结撰写者。基于这样的协作成果,各小组在线上课堂运用屏幕分享与在线连麦功能进行讨论与交流,教师对各小组的结对交流情况一一给予讲评指导,课后根据每个组的表现及各成员在讨论中做出的贡献评定成绩。

管理学院·文学院常务副院长黄亚兰听了这节课后表示,课堂以问题为导向,重视学生的协作学习。课前设计的开放、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任务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古一今对话能促使学生从文化常识上升当代感悟的高度,这是一次很好的尝试。

中国文化史是管理学院·文学院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本学期受疫情影响,首次在线上开课。线上授课这种模式相对于传统授课无疑是一次挑战,也是一次新的尝试。对此,授课教师谭爱平体会深刻,“这门课程强调文化的互动,思维的碰撞,注重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追踪、猜测、争论和思考。为了提升课堂的精确性和有效性,有必要将协作学习活动延申至线下。需要在答疑前设计大量开放、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有了特定的学习任务,学生对问题会产生不同的观点和思路,课堂上学生以提交的协作成果为基础进行相互评价、讨论、辩论。”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张琼同学在回想起这三个月的学习经历时说道:“和小组同学一起做讨论感觉真的很棒,在交流中思路更清晰了。我比较喜欢这种授课方式,老师整理的ppt很清晰,有重难点和总结,配合拓展资料,收获还是很大的。”

关注疫情激发爱国热情

该课程的另一个亮点是紧扣时代重大事件、焦点事件,为学生答疑解惑。对于突如其来的疫情,以及网络纷繁复杂的声音,学生有感受也有疑惑。

“如果学生的情感仅仅停留在体验和感受这个阶段是不够的,还需要引导学生从文化的角度认清事物发展的真相和趋势,挖掘抗击疫情的文化力量,也就是破解抗击疫情的文化密码。”作为课程设计者,谭爱平老师这样强调,“面对重大灾难,咱们党中央沉着应对,迅速部署,中国社会无数逆行的正能量,其实正是中国传统儒家文化‘智、仁、勇’的集中体现。新型冠状肺炎的产生,与人类对野生动物缺少恻隐仁爱之心,对大自然缺少敬畏之心密切相关,而先秦道家文化中的老庄哲学原来早就提醒国人要顺应天地自然之道来生产生活。”

“通过中国文化史的学习,感觉自己现在看问题不像以前只停留在表面,不自觉地会从文化上找找根源,中国传统文化的力量太强大了!”林华同学笑着说。

“抗击疫情事件其实正是一次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契机,文化密码的破解,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发展,更能体会到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得到爱国主义、生命教育、生态文明教育的有益启示。”谭爱平表示。

电话:027-89648757

Q Q:1576589952

邮箱:1576589952@qq.com

地址:武汉市阳逻经济开发区汉施路特1号6号教学楼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