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基本信息
姓名:吴先明
性别:男
职称:教授(二级)
学历:博士
职务:武汉生物工程学院社会科学处处长、工商管理学科带头人(正院长级)
电子邮箱:wuxianming2012@whu.edu.cn
二、教育背景
1985年9月——1989年7月,武汉大学管理学院经济管理系经济管理专业本科生,获经济学学士学位。
1989年9月——1992年6月,武汉大学管理学院国民经济计划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获经济学硕士学位。
1996年9月——2000年11月,武汉大学商学院世界经济专业博士研究生,获经济学博士学位。
三、工作经历
1992年6月20日研究生毕业留校任武汉大学管理学院经济管理系教师。
1995年11月29日,武汉大学任命吴先明为投资经济管理学系副主任。
1999年6月晋升副教授。
2001年3月27日,武汉大学任命吴先明为工商管理系副主任。
2001年6月——2003年7月,南开大学国际商学院工商管理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
2003年7月回校任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教师。
2003年11月28日破格晋升教授。
2004年5月20日被评为企业管理专业博士生导师。
2005年6月28日——2013年7月,任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主任。
2008年2月——2008年4月,英国The University of Salford商学院访问学者。
2009年5月28日——2024年1月,任武汉大学跨国企业研究中心主任。
2011年9月,中央党校42期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学习。
2012年11月,晋升三级教授。
2014年12月当选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第二届教授委员会委员。
2018年6月当选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第三届教授委员会委员。
2018年11月,晋升二级教授。
2024年5月6日,武汉生物工程学院任命吴先明为管理学院副院长,工商管理学科带头人(正院长级);学校五级教育职员。
2024年7月8日,中共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委员会任命吴先明为管理学院党总支书记。
2025年3月10日,武汉生物工程学院任命吴先明为社会科学处处长。
四、学术兼职与荣誉
学术兼职:
2014年——今,任《管理世界》稿件外审专家。
2016年——今,任《中国工业经济》稿件外审专家。
2018年5月——今,任《经济管理》学术编委。
荣誉称号:
2008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入选2024中国知网高被引学者Top 1%。
主讲的战略管理课程和国际企业管理课程被评为武汉大学精品课程,多次被评为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本科课堂教学评教前十名教师,给本科生讲授的企业战略管理课程被评为武汉大学示范课堂。
五、科研成果
著作与教材:
国内外出版著作(含教材)7部
1、吴先明著,《跨国公司与东亚经济发展》,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4月版。
2、吴先明著,《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论》,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4月版。
3、吴先明著,《跨国公司治理》,商务印书馆,2005年2月版。
4、吴先明等著,《创造性资产与中国企业国际化》,人民出版社,2008年4月版。
5、吴先明等著,《海外并购、逆向知识转移与创新绩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4月版。
6、谭力文、吴先明主编,陈立敏、李梅、秦仪副主编,《跨国企业管理》,(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1世纪经济学管理学系列教材),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1月第1版,2004年9月第2版,2009年7月第3版,2014年8月第4版。
7、谭力文、吴先明主编,秦仪、陈立敏副主编,《战略管理》,(21世纪经济学管理学系列教材),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9月第1版,2011年1月 第2版。
论文发表:
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SCI、SCI、EI检索14篇
代表性论文:
Wu, Xianming; Wang, Maoqiong; & Cui, Victor. “Are proactive outbound cross-border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effective for firms' R&D? New evidence from emerging market enterprises”.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 Volume 30, Issue 4, August 2024, 101155.(SSCI,JCR一区,ABS三星)
Li, Jingjing; Wu, Xianming(通讯作者); & Cui, Victor. “Overseas R&D, domestic R&D, and parent company innovation performance in emerging market”. R&D Management, Volume 55, Issue 2, March 2025, Pages 554-576. (SSCI,JCR一区,ABS三星)
吴先明,苏志文,“将跨国并购作为技术追赶的杠杆:动态能力视角”,《管理世界》2014年第4期,pp.146-164。人大复印资料《企业管理研究》2014年第7期全文转载,pp.70-91。
吴先明,黄春桃,“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逆向投资与顺向投资的比较研究”,《中国工业经济》2016年第1期,pp.99-113。人大复印资料《世界经济导刊》2016年第6期全文转载,pp.46-58。
吴先明,张 楠, 赵奇伟,“工资扭曲、种群密度与企业成长: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动态分析”,《中国工业经济》2017年第10期,pp.137-155。中国知网“中文精品学术期刊双语数据库”(简称JTP)收录(2019年8月8日)。
吴先明,张雨,“海外并购提升了产业技术创新绩效吗?——制度距离的双重调节作用”,《南开管理评论》2019年第22卷第1期,pp.4-16。
吴先明,张玉梅,“国际化动因、生产率异质性与国有企业海外市场进入模式”,《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20年第40卷第10期,pp.2581-2601。
吴先明,“跨国企业:自Hymer以来的研究轨迹”,《外国经济与管理》2019年第41卷第12期,pp.135-160。
吴先明,马子涵,“制度嵌入如何影响跨境并购后的企业创新质量?”,《经济管理》2022年第4期,pp.98-115。
吴先明,张玉梅,“国有企业的海外并购是否创造了价值:基于PSM和DID方法的实证检验”,《世界经济研究》2019年第5期,pp.80-91+106。
吴先明,高厚宾,邵福泽,“当后发企业接近技术创新的前沿:国际化的‘跳板作用’”,《管理评论》2018年第30卷第6期,pp.40-54。
吴先明,马子涵,“产业政策与跨境并购:政策导向还是创新驱动?”,《科学学研究》,2024,42(1): 54-66。
吴先明,向媛媛,“国际化是否有助于提升后发企业的创新能力——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国际贸易问题》2017年第9期,pp.14-24。
吴先明,梅诗晔,“基于自主创新的追赶战略:资源依赖视角”,《经济管理》2016年第6期,pp.29-40。
吴先明,“企业特定优势、国际化动因与海外并购的股权选择——国有股权的调节作用”,《经济管理》2017年第12期,pp.41-57。人大复印资料《世界经济导刊》2018年第3期全文转载,pp.49-62。
吴先明,“我国企业知识寻求型海外并购与创新绩效”,《管理工程学报》2016年第3期,pp.54-62。
吴先明,胡翠平,“国际化动因、制度环境与区位选择:后发企业视角”,《经济管理》2015年第5期,pp.51-62。人大复印资料《企业管理研究》2015年第8期全文转载,pp.89-99。
吴先明,杨兴锐,“跨国并购与企业价值:资产寻求视角”,《经济管理》2014年第1期,pp.45-55。人大复印资料《企业管理研究》2014年第4期全文转载,pp.117-126。
吴先明,“我国企业跨国并购中的逆向知识转移”,《经济管理》2013年第1期,pp.57-69。
吴先明,“制度环境与我国企业海外投资进入模式”,《经济管理》2011年第4期,pp.68-79。
吴先明,“中国企业对发达国家的逆向投资:创造性资产的分析视角”,《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7年第9期,pp.52-57。人大复印资料《工业经济》2007年第11期全文转载,pp.40-44。《新华文摘》2007年第24期“论点摘编”以“中国企业逆向投资的战略动因”为题摘录转载,p.161。
吴先明,“跨国公司理论范式之变:从垄断优势到寻求创造性资产”,《世界经济研究》2007年第5期,pp.64-68。
张玉梅,吴先明,高厚宾,“资源‘集聚’与‘辐射’视角下国际创新中心的成长机制研究——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中国工业经济》2022年第11期,pp.97-115。
张玉梅,吴先明,“海外并购提升了企业的创新质量吗?:一个被调节的中介模型”,《世界经济研究》2022年第11期,pp.119-134+137。
科研项目:
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
主持省部级课题3项
代表性科研项目:
1、吴先明,主持完成2000—200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和条件。项目编号:00CJY001,金额4万元。
2、吴先明,主持完成2001—2002年度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中的公司治理问题研究。批准号:中博基(2001)14号。金额1万元。
3、吴先明,主持完成2004—200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我国企业创造性资产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研究。项目编号:70372026,金额13万元。
4、吴先明,主持完成2008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中国企业国际化进程中全球学习机制研究。项目编号:NCET-08-0424,金额20万元。
5、吴先明,主持完成2011—2013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制度环境对我国企业海外投资进入模式选择的影响研究。项目编号:10YJA630171,金额9万元。
6、吴先明,主持完成2012—2014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我国企业跨国并购中的逆向知识转移研究。项目编号:11BGL044,金额15万元。
7、吴先明,主持完成2012—2015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创造性资产寻求型跨国并购的主要影响因素和运作推进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2AZD034,金额25万元。
8、吴先明,主持完成2018-202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研究专项项目:“一带一路”建设面临的政治风险、经济风险、安全风险、经营风险及应对研究。项目编号:18VDL016,金额60万元。
获奖情况
1、2021年7月1日建党100周年被评为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优秀共产党员。
2、吴先明,“从公司治理结构到公司治理原则的跨越”,《管理世界》2002年第2期,获南开大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2003年4月)
3、吴先明,黄春桃,“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逆向投资与顺向投资的比较研究”(论文)入选世界经济学2016年十佳(TOP10)论文榜单国际投资学类中文论文TOP1。
4、吴先明,黄春桃,“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逆向投资与顺向投资的比较研究”(论文)获武汉大学第十四届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17)。
5、吴先明,苏志文,“将跨国并购作为技术追赶的杠杆:动态能力视角”(论文)获第十届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16)。
6、吴先明,Nathaniel C. Lupton,杜玉平,“Innovation outcomes of knowledge-seeking Chinese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获得Emerald 出版集团2016年“Highly Commended Paper Award”(高度赞扬论文奖)。
7、李平,刘毅鹏,吴先明,杨政银,“Reverse Merger and Acquisition by Chinese Firms for ISE: The Invisible-Touch Model of Post-M&A Integration Process”获国际商务学会(AIB)中国2017年会最佳论文奖(第一名)。
8、吴先明,黄春桃,“引进外资、对外投资与技术追赶:知识基础视角”获2019年第十届公司治理国际研讨会优秀论文奖(Best Paper Prize)。
9、高厚宾,吴先明,“新兴市场企业跨国并购、政治关联与创新绩效——基于并购异质性视角的解释”(论文)入选世界经济学2018年十佳(TOP10)论文榜单国际政治经济学2018年最佳中文论文TOP10。
七、研究方向与领域
国际企业管理与企业战略管理
八、社会服务与贡献
2011年3月——2013年8月,任湖北中经中小企业投资有限公司外部董事。
2016年6月——今,任湖北工建集团外部董事。
撰写的咨询报告3篇被中央有关部门采用,5篇被湖北省有关部门采用。
1、吴先明,胡晓,“‘一带一路’建设面临的政治风险及应对措施”(咨询报告),被中央有关部门采用(2019年5月25日)。2021年4月获得武汉大学高水平科研奖励。
2、吴先明,“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中域外不同区域面临的特殊风险分析”(咨询报告),被中央有关部门采用(2021年3月4日)。2022年4月获得武汉大学高水平科研奖励。
3、吴先明,“在共建‘一带一路’进程中如何实现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咨询报告),被中央有关部门采用(2022年12月27日)。2023年4月获得武汉大学高水平科研奖励。
4、吴先明,“‘一带一路’沿线基础设施投资面临的政治风险及相关建议”(咨询报告),被湖北省有关部门采用(2021年3月4日)。
5、吴先明,李世霞,“‘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铁路‘走出去’面临的主要风险及应对策略”(咨询报告),被湖北省有关部门采用(2021年3月4日)。
6、吴先明,WU MARCOS FEDERICO,“‘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地缘政治风险与对策研究——以中亚地区为例”(咨询报告),被湖北省有关部门采用,(2021年9月9日)。
7、吴先明,宋来熙,“‘一带一路’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政治风险:‘马来西亚东海岸铁路项目’案例分析”(咨询报告),被湖北省有关部门采用,(2021年9月9日)。
8、吴先明,张浩乐,“打通‘一带一路’关键节点:中远海运接管希腊比雷埃夫斯港案例分析”(咨询报告),被湖北省有关部门采用(2021年9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