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院分团委书记 曹利凉
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为减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可能给师生、学生家长心理造成的不良影响,通过微信、QQ、电话等各种方式帮助学生增强科学防范疫情的意识,稳定人心。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排查,保证24小时密切关注和联系学生和家长,引导学生关注管理学院的“学府网宣”和“学府心声”,进行治愈软文的心理辅导。和全院老师一起配合,全力以赴做好各项准备,利用网上授课系统,搞好学科网络授课,确保“停课不停学”。“身在家中心在汉”,身为基层的一名辅导员,始终坚守自己的岗位,做好学生的安抚工作,并且提醒广大学生做到不谣传、不信谣、不造谣,相信科学,相信国家。等到春暖花开、草长莺飞,我们生院重新相会,以新的姿态,傲立学海。
管理学院分团委副书记 贾庆麟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习近平总书记是这样强调的。面对强势来袭的新冠肺炎,我们体验了不一样的新年、工作、学习,手机里的推送信息几乎都是与此相关的。无数人都在为疫情做出自己的努力,从平明老百姓服从安排不给国家添乱到前线人员前仆后继防控疫情。疫情防控是一场大考也是一场大战,狭路相逢勇者胜!作为一名毕业班级辅导员,更多会关注学生的就业问题。这次疫情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了春季校园招聘会,很多学生会出现焦虑的状况,其实很多地方已经开始了“无接触招聘”。这个时候更多的是及时传达相关信息,给毕业生一些建议及时推送一些招聘最新消息等。调整好学生的心态,注意防控的同时也要完成相关论文,主动出击进行线上求职。新冠肺炎的到来导致延迟开学,作为一名辅导员在各方面都要行动起来。疫情当下,为学生的学习生活保驾护航。
管理学院组织员 黄朝键
通过阅读《共克时艰、勠力同行》一文,深受启发,作为一名基层辅导员,努力做好本职工作是首要的,认真贯彻落实习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扎实做好份内工作,不为祖国添乱,想想现在正处疫情一线的白衣天使们,我们所做的工作算不了什么,虽然病毒阻隔了大家空间上的距离,但阻隔不了我们心灵上的互助共进,以后会全力完成帮扶指导学生的各项工作,千方百计保障学生成长“不掉线”,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与大家一路同行,并肩战役,共渡难关。
管理学院党政秘书 黄诗洁
疫情来临,全国统一战“疫”。收到学校指示开始,立马变“假期模式”为“战斗模式”,居家克服困难坚持办公。作为一名学院的党政秘书,时刻与书记和各位辅导员老师保持密切联系,成为行政队伍与教务系统的桥梁。密切关注学生的上网课情况以及对学生的到课率和无法参加课程等困难的统计收集,并及时反馈解决。特殊时期,特殊对待,第一时间把学校的温暖送到每一个学生的心坎里。反对形式主义,全身心投入疫情防控的环境下学生线上学习的问题解决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同时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等问题。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理应发扬“敢为人先”和从容不迫的精神,坚守岗位,尽职尽责。
管理学院辅导员 周晚霞
教育部思政司一封信不仅慰问了全国高校辅导员,还对广大辅导员在抗击疫情当下指明了工作方向。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深知身上的责任艰巨,坚持关注疫情情况,关注学生动态,通过学生家长群以便于家校携手共同做好学生管理服务工作。为缓解疫情防控学生及家长焦虑情绪,每天坚持学生群转发正能量文章,同时就微博热点问题分享心得感悟,引导学生爱国、爱校、爱家、爱自己,有了“大家”才有“小家”,国家大事面前有大局观念、有大爱精神、有责任担当。目前,因疫情已经到了最吃劲的时候,湖北一再推迟复工复学,学生在网络上课是初次尝试,不乏有学生自控力不强,没有按要求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作为辅导员不仅要关注学生生活健康及心理状态,更要关注学生学习情况,跟踪网课实时数据,与特殊学生一对一沟通,确保线上上课正常运行。作为高校辅导员,要肩负起使命与职责,耐心细致做好学生工作,不断激励大学生以疫为鉴,励志勤学。
管理学院辅导员 邓桉树
对工作要有预判、思维要有前瞻性。疫情出现端倪时,本人提前对疫情防控做了未雨绸缪的安排,旨在让学生做好思想准备,包括:让学生了解2003年抗击非典的历史、要求大家期末考试结束后第一时间离校、回家时尽量不乘坐公共交通、分析推演本次抗击疫情的发展走向、推荐有效的消毒防护用品和免费的网上自学资源、组织大家学习相关防控知识和政策文件等等。结合疫情做好德育工作,通过现实案例以点带面引导学生思考。主要选择了以下几个主题:1.怎样正确看待中日关系?2.为什么要讲个人卫生和公共卫生,怎么做?3.如何培养独立思考能力,辨析网络信息的真伪,进而不信谣不传谣?4.为什么要加强保险意识、提高危机意识?还在家长群里展开讨论,并主动解答及时回应学生和家长的问题,给出本人的建议。党员教师自己要以身为范,起到带头作用。自己都做不好,何谈树立威信,学生又怎么会心服口服?疫情期间,本人自己能以乐观积极的心态对待疫情,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不信谣不传谣,自觉在家隔离,按时上报健康状态,隔离期结束后到社区参与防控工作,向武汉市红十字会捐款,支持学校成立隔离点等。位卑未敢忘忧国。
管理学院辅导员 刘晨
自新冠肺炎发生以来,本人深刻感受到中华民族精神的伟大,无数英雄的事迹动人心弦。此次疫情,网络上不少“本人们90后已经长大了”的段子,作为一名95后高校辅导员,也应该担当起自己的使命,时刻心系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是本人们的责任。我们全体辅导员也于2月16日开始正式进入工作状态,严格按照学院要求,化身“六大员”,切实做好“思想引导员”、“防控网格员”、“网课保障员”、“安全管理员”“心理保健员”、“就业指导员”。“守土有责、守土担责”是习总书记对本人们所有人的要求。病毒阻隔了空间上的距离,但阻隔不了本人们心理上的互助共进。作为学院的心理辅导员,在学院党总支的支持下,与几名学生一起建立了管理学院心理辅导站官方qq账号“学府心声”,希望通过网络平台更好的服务于全院师生,通过正能量的传递给予师生心灵上的慰藉;通过平台给予师生倾诉的途径,尽最大可能为大家排忧解难。作为毕业班辅导员,定期关心学生身心健康状况。临近毕业,也是学生最迷茫忧虑的时候,通过qq群《今日答疑》板块解答学生集中性问题,同时通过一对一指导,根据现有情况最大可能帮助学生顺利毕业、就业。作为17级学生党支部书记,积极响应党的号召,通过视频方式积极开展支部党日主题学习活动,提高支部所有成员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奉献意识。莫道浮云终蔽日,严冬过尽,绽春蕾。努力当好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大考之人”,与大家一同并肩战“疫”,共渡难关!
管理学院辅导员 黄敏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作为武汉生物工程学院的一名普通辅导员,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扎实做好部党组关于加强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工作部署的各项任务,充分发扬斗争精神,时刻保持战时状态,全力守护全部261名大学生的平安健康,为学校全面落实防控措施,保障学生安全、维护校园稳定做出了一定努力。自2019年12月2日接班以来,与学生的接触,不到一个月,学生就放假离校了。本人始终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动态。在这场疫情中,2017级物本1班周志风,无来由,感染上了新冠肺炎,目前已康复出院。周志风同学说过一句话,倍感触动,“我连病毒都打败了,还有什么理由状态不好?”是的,疫情当下,无论我们身处何地,一定要坚定信心,相信科学,势必打赢这场严峻的战役!
管理学院辅导员 周健
这是一场艰巨但又必胜的“战役”,这是一场全民动员、众志成城的“战斗”。面对疫情,要牢筑本人们的身体和精神“防线”,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统一包含人民群众、医疗科研、社会组织等强大“战现”,坚决打赢这场战役的“狙击战”。我们聚焦人群,不得不提到的是党员这个群体,在疫情面前,党员坚决“亮剑”。“战役”中党员带头讲自律,坦诚不隐瞒。这段时间来,一些人知道自家有或者接触武汉居旅史的要隔离观察,过不了心理和思想关,所以存在瞒报情况,最后导致了更多的伤害。所以我们党员同志应该站出来,不但要坦诚自己的真实情况,主动协助工作人员、政府工作人员等工作,更好的对当地返乡人员进行全面的摸排。“大敌当前”,无所畏惧。
管理学院辅导员 李康宇
今天学习了来自“新华视点”的一篇通讯,战“疫”之下,校园招聘的开展面临新挑战,纵观2020年春季高校毕业生继续深造与满意就业也面临了新的挑战,202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874万,同比增加40万人,大到教育主管部门,就业市场需求,小到学校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都面临新的困难。结合我校面临的实际情况,给就业率,就业满意度带来负面影响,一方面在于就业市场的缩小,导致了就业竞争力更加激烈,另一方面,疫情之下也对毕业生的毕业质量要求更高。我校就业部门也应该提前准备,提前应对,例如提前开展就业辅导公开课,适应疫情新变化带来的招聘方式变化,在这一方面提前做备案,努力降低战“疫”对我校就业率,就业满意度的影响。再者,我们也要看到专业发展的机遇,例如我校生物医药类专业将根据社会需求变得更加紧俏,这是我们的机遇,疫情过后,应该更加注重引导专业建设,成为生物学院强势学科,争创一流学科。
管理学院辅导员 蔡李鹏
疫情已经一个多月了,在这段特殊的时期,读完《共克时艰、勠力同行—教育部思政司党支部致全国高校辅导员的一封信》,感受到国家对本人们高校辅导员和广大在校大学生的深切关心和重视,同时,也深切感觉到,自己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职责之重。在抗疫期间,高校辅导员不仅要做到积极支持疫情工作,同时也要在学生群体中做好宣传和引导,时刻关心学生们心理状态,同时也要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号召,让同学们在家隔离疫情的同时也能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同时,也要适当开展一些网上活动,例如:“云班会”,以丰富学生们的生活,让其能够感受到学校和老师的关心和关爱。尤其是到了现在的攻坚时刻,辅导员更不能松懈,在做好自我防护的同时,基于学生工作的基础上,更要趁机给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三观,让我们国家未来的栋梁要关注科学与奉献的科学家和医护人员,将感恩意识责任意识进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