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记者龚雪、通讯员任丽琼、唐颖)“这是一份有温度的独特毕业礼物。”5月22日,武汉生物工程学院2019届毕业生陈双双收到一份特殊毕业礼物——一枚手工篆刻“长乐”二字的印章。这枚印章是陈双双的学弟翟基旺花了两天时间亲手篆刻的。翟基旺说:“我和陈双双学长都是学校晨光书画社的成员,平日里我们相互切磋学习,十分投缘,毕业之际,我想祝愿他笑容长展,前程似锦!”
翟基旺是该校管理学院大二学生,中学时十分热爱书法,上大学后,他加入了学校晨光书画社,与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相互学习,书法技艺得到了较大提升,也慢慢接触到篆刻。通过对篆刻自学的深入,他深深爱上了这一历史悠久的文化技艺。“篆刻与篆隶的学习是分不开的,需要慢慢积累。”翟基旺说,篆刻是一门以石为纸、以刀为笔,拙巧结合的艺术,是一种将思想与情感放诸于方寸之间的艺术。
印刀、青石砚、砂纸、印床、印刷、玻璃小镜、印泥等大大小小,约有百余件各式篆刻工具摆满了翟基旺的书桌。“石头不同,所用的篆刻工具不同。就拿最容易受刀的青田石为例,新购的青田石一般印面都不平整且周边涂有一层蜡,因此需要把所刻印面的蜡层磨去。打磨时,先选用粗砂纸,再用磨砂盘,要有规律地按顺时针方向旋转,每磨转几圈要转动一个方向。”翟基旺说,“处理完石头后才能进入雕刻这一步,还要经过印稿、布排、摹印、执刀、修订等十余道精细工序,才能完成。”
“篆刻最难的是印稿。俗话说‘七分篆,三分刻’,一方印章是否美观,设计印稿非常重要,也特别体现作者功力。另外,雕刻时也得细心,使用冲刀时力度没掌控好就会受伤。”尽管翟基旺现在是“熟手”,但雕刻时受伤与出错仍是家常便饭。失误了只能将石头磨平后,重新再来。翟基旺篆刻耗时最长的印章是一块高4.5cm,宽3cm的正方体寿山石,共用了半个月才完成。“那时候不熟练,常常出错,加上白天功课多,都是利用晚上时间。”
两年来,翟基旺共完成了42件篆刻印章,其中大多数送给了师长及同窗好友。每完成一件作品,他便在印谱上钤印留念。“也起着标记及纠正的作用。”翟基旺说,自己最喜欢的是一方朱文印“雅正”,石头是在山上捡到的,经过打磨后制作出来。“雅正就是希望大家批评指正,我总以此鞭策自己。”翟基旺篆刻的印石大多是网上购买,少量为野外、山坡“淘”回来。“普通的印石的价格在10元左右,材质好一些就要几十上百元,我还是学生,囊中羞涩。”于是,翟基旺就利用暑假兼职来贴补自己在篆刻爱好上的开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