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期末季,武汉生物工程学院管理学院•文学院老师刘慧博士陆续收到了120份期末考试答卷:同学们原创的汉秀作品“逆行者”小像。



图为部分学生的期末“答卷”
上月,刘慧在其任教的公共选修课《中国刺绣文化》上公布了期末考试要求:请大家以抗疫为主题,运用课程中所学到的汉绣技术,展现你最感动的抗疫瞬间,为逆行者们点赞。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每个人在这场疫情大考中的感受都是不一样的。让学生们用汉绣作品来展现抗疫瞬间,一是为了致敬抗疫英雄们,二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厚植家国情怀,三是提升实践动手能力。”刘慧说。
汉绣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七大地域性绣种之一,以楚绣为基础,主要流行于湖北的荆州、荆门、武汉、洪湖、仙桃、潜江一带,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图为部分学生的期末答卷
2017年,刘慧面向全校学子开设了公共选修课《中国刺绣文化》,旨在通过课堂,让学生深入学习中国刺绣知识,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与文化内涵,掌握1-2种汉绣针法技艺。公共选修课自开设以来,深受广大学生喜爱。

图为唐宁的期末答卷《脊梁》
管理学院财务管理专业2020级学生唐宁是一名汉绣狂热爱好者。疫情期间,唐宁在家上网课备战高考的间隙,常会查看疫情相关新闻,高考结束后,湖南姑娘唐宁选择来到英雄的城市——武汉上学。
“每一个逆行者都值得被铭记。”听完考试要求后,唐宁的脑海里马上浮现了白衣天使们勇敢逆行的身影。选图、底稿、配色、刺绣……有了想法后,唐宁立马开始实施起来。为了更好地完成这幅作品,唐宁甚至邀请了有绘画基础的小伙伴帮忙绘制底图,一针一线,唐宁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才绣好了这份期末考卷,她将这副作品命名为《脊梁》。
刘慧在点评这份“试卷”时说道,“人物逼真,形象可爱,眼睛有神,配色鲜亮雅致,运用的刺绣针法恰当,刺绣效果较好,表现出了人物肌肤的质感,色彩搭配和谐,颜色过渡自然。整体形象是基于写实的抽象,展现出了2020年最可爱的逆行者抗击疫情的别样风采。”
对于这次同学们提交的期末“考卷”,刘慧均表示特别满意。“他们中间不乏有人,简单地绣武汉加油、中国加油,有更多的同学进行了艺术化的表达,有的是从网上找的图,通过刺绣的方式呈现出来,从刺绣的角度来说也算是一种原创。”刘慧说,“无论对抗疫主题的直接表达,还是间接回应,都能看出同学们的思考,创作出一幅幅刺绣作品虽稚嫩但朴实真诚。”(通讯员 叶涛)
详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