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动态 >> 正文

【弘扬伟大抗战精神】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赞九三大阅兵

发布日期:2025-09-05    点击:

强军报国,青春同行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周洪涛)


天安门广场上,威武雄壮的钢铁洪流掠过长安街,犹如一部流动的强国强军史诗,激荡着每一位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师生的心弦。


八十年前的9月3日,中华民族最终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八十年后的今天,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


作为一名武汉生物工程学院老师,通过屏幕目睹这一历史性时刻,内心涌起的是无比自豪与沉甸甸的责任感。


历史启示:强军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


抗日战争的血泪教训揭示了一个残酷而真实的真理——落后就要挨打。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时,日本年钢产量为580万吨,而中国不足4万吨;日本拥有作战飞机1500余架,中国仅有305架。


这种实力悬殊让中华民族付出了3500多万军民伤亡的惨痛代价。历史的教训振聋发聩:没有巩固的国防和强大的军队,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就无法得到保障,民族复兴更是无从谈起。


今天展现在世人面前的是一支完全不同的军队。天安门广场上,当整齐的方阵踏过广场、战机编队划破长空时,新型装备占比很大的参阅武器装备,4支兵种军旗旗面样式发布标志我军构建起的新时代人民军队军旗体系,这些都在向我们展示着一支强大军队的崭新面貌。所有受阅武器装备都是国产现役主战装备,按作战模块进行编组,展示体系作战能力。部分陆海空基战略重器、高超精打、无人和反无人装备均是首次对外展示。这支军队的强大实力,正是对历史最好的回应。


使命担当: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学子的爱国情怀与责任担当


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最好的方式就是传承抗战精神,投身强军实践。作为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师生,我们应当立足学术前沿,聚焦国防需求,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实现突破。


要发扬抗战时期知识分子“教育救国”“科技报国”的精神传统,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将研究成果应用到强军实践中,为实现建军百年奋斗目标贡献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力量。


我们应当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学生国防观念;完善军民融合人才培养体系,鼓励更多优秀学子携笔从戎或投身国防科技事业;深化军事理论研究,为强军实践提供学理支撑和智力支持。


让我们铭记历史启示,把握时代机遇,把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统一起来,在推进强军事业的伟大征程中书写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师生的时代篇章。


我们既是这一历程的见证者,更是参与者和建设者。让我们将个人理想融入强军伟业,用知识和智慧为国防现代化贡献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铭记家国历史,军强才能国安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彭金星)


九三大阅兵的盛况空前,金戈铁马滚滚向前,战鹰呼啸展翅翱翔,东风利器威武雄壮,受阅官兵步伐铿锵,拂去历史厚厚风尘,此时心潮逐浪高。这不仅是一场军事实力秀,也是一次国家力量展,更是一座民族自信丰碑。从当年“小米加步枪”到当代镇国撒手锏,从昨天“落后就要挨打”到今天“富国强兵兴军”,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强军大道。


作为一名高校思政课教师,家族记忆让我与那段血与火的抗战岁月紧密相连。“光荣在党50年”的大伯今年端午去世,他的小名“火钳”是抗战时期日本帝国主义铁蹄蹂躏武汉,尚在襁褓之中的大伯被家人冒着生命危险从火场中抢救出来后因此得名。我的外公则亲身经历了日寇在湖北红安的烧杀抢掠,在惨绝人寰的屠村前藏进山洞才幸免于难。这些家国仇恨正是中华民族屈辱史的缩影,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如今国泰民安就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付出得来,必须倍加珍惜。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教学中,教师依托学习通平台,以九三大阅兵影像资源为实践载体,引导学生结合新思想核心要义,围绕“坚定理想信念、扛起时代使命”展开深度思考与互动讨论,助力学生掌握“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方法,实现理论学习与实践认知的同频共振。正如23级生物技术1班黄茂叶同学所感悟:九三大阅兵宏大震撼的场面,不仅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我国“强起来”的生动实践缩影,更让自己在油然而生的民族自豪感中,深刻领会“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的战略逻辑,进一步坚定了对“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人民军队的认同。这支英雄的军队,正是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或缺的战略支撑。


九三阅兵:传承抗战精神,宣示正义担当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赵磊)


9月3日上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它不仅展现伟大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的赓续传承,更是坚决维护战后秩序、坚定捍卫国际公平正义的一次郑重宣示。


抚今追昔,14年浴血奋战,四万万人以铮铮铁骨战日寇、以血肉之躯筑长城,取得了彪炳中华民族史册和人类和平史册的伟大胜利,孕育出伟大抗战精神。当前,我们正处于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必须把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体现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各领域、全过程,战胜新征程上的一切艰难险阻,坚定不移开辟新天地、创造新奇迹。


大道同行,80年前的中国以巨大民族牺牲支撑起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重大贡献。80年后的今天,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单边主义、霸权霸道霸凌行径危害深重,人类社会再次来到关键十字路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国际公平正义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九三阅兵正是以庄重的形式提醒世界,只有团结协作、命运与共,人类社会才能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


九三阅兵的号角声虽已散去,但伟大抗战精神的回响从未停歇,它激励着全体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中国将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铭记历史,强军卫国——九三阅兵观后感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袁梦)


今日观九三阅兵,深感其不仅是军事力量的展示,更是一场以历史为镜、以信仰为魂的庄严仪式。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这场阅兵以铿锵步伐与钢铁洪流,彰显了中华民族从苦难走向复兴的磅礴力量。


从徒步方队中抗战老兵的坚毅身影,到现代化装备方阵的磅礴气势,历史与现实在此交汇。马克思主义强调“历史是由人民创造的”,而今日之阅兵正是对人民伟力的礼赞。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以中流砥柱之姿团结全民,以“小米加步枪”书写奇迹;今日之军队,以自主创新的国之重器捍卫和平,印证了“物质生产决定社会形态”的历史规律。


阅兵中无人作战群、高超声速导弹等新型装备的亮相,折射出科技革命对军事变革的推动作用。马克思主义指出,生产力发展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中国军队的现代化进程,正是以科技创新为引擎,筑牢国家安全基石,回应了“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警示。


然而,强军并非为战,而是为和。阅兵传递的和平宣言,与马克思主义追求人类解放的理想一脉相承。当“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的标语掠过天际,我们更深刻认识到:中国力量的崛起,始终以维护世界秩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使命。


硝烟已散,警钟长鸣。这场阅兵启示我们:唯有铭记历史,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方能筑牢民族复兴的精神根基;唯有建设强大国防,才能以实力捍卫和平,书写新时代的正义篇章。

 

版权所有 2004-2023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财务处 鄂ICP备09018573号 鄂公网安备42011702000058号